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書記] 《禱告》 Ch.08 與神合作


《禱告》這本書,提供我們用不同的角度來觀看禱告
禱告最重要的是與神建立關係,調整自己的眼光心思,與神同步同行
這本書,可以更新我們對禱告的看法,也讓我們更喜歡、更願意、更自在的禱告
如果你對禱告有所疑惑或困惑,或著想要好好學習禱告、認識禱告
相信這本書會對你有極大的幫助

----------------------------------------

《禱告》Ch.08 與神合作

禱告是與神合作,願意讓出一條路來讓神的恩典運作。

上帝樂意與我們合作,讓我們透過與神合作的關係,更多明白上帝的心意
上帝不太會以破壞他自己所設立的自然律的「超自然的方式」來回應我們「求神蹟式」的禱告
但,當我們的禱告越來越貼近上帝的心意時
我們就越來越能了解這份「合作關係」
上帝,透過我們,成就祂的旨意
我們,因著上帝,完成祂的旨意

----------------------------------------

※章節大綱

<正在改變>
<神導事件>
<禱告的階段>
<天國的合作夥伴>
<雙管齊下>

----------------------------------------

.歷史是神分發權力的故事。

 神把自由選擇的權利賞賜給人,又邀請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成為與祂合作的顆伴,
 甚至容許他們與造他們的神爭論、摔角。
 可是,神選出來的領導每一個新發展的人-亞當、亞伯拉罕、摩西、大衛,
 都有點令人失望。然而不論人怎樣無能,神顯然致力與人合作。

.我們今天對神的失望,主要是因為我們期望神有同樣引人注目的行為。
 我們希望自己也能從燃燒的荊棘中聽到神的聲音,希望我們的疾病得醫治,
 希望我們的親人從死裡復活。
 我們從聖經中讀到這些令人振奮的故事,聽到令人感動的講道,
 憑信心禱告;然而,我們卻沒有收到同樣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對神的期望,是否本身就已經不太合宜了呢?
不合宜是指,超過了上帝本身所設立的自然律?


.耶穌也是有選擇性地介入,並不以神蹟解決所有問題,
 只以神蹟作為神掌權的印證。

很多時候,當我們求「神蹟」時,我們為的是什麼呢?
為的是解決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的飢餓之苦
還是向以利亞大戰巴力先知時,為了讓百姓知道耶和華是神?



<正在改變>

.總結來說,神並不是把世界設計成一個舞台,
 只為了讓祂能夠表演自己有能力扭轉一切的自然法則-
 儘管有時候,我們人類會非常希望祂這麼做。

 神更在乎的是,與我們能夠建立起個人的關係,希望愛我們和被我們所愛。

.我們與神之間,是一種要花時間才能堅固的關係

.我願意接受耶穌的保證,相信祂的離開是進步的象徵。
 耶穌為保惠師-我們的靈性輔導員-打開了大門。

一個好的心理輔導員是在內心工作,把潛伏的健康情緒帶到表面。
 禱告便是在這樣一個雙方屬於不同等級的合作關係中,成了一個理想的溝通媒介。

禱告是與神合作,願意讓出一條路來讓神的恩典運作。

.神的靈只低語而不喧嘩,為我們帶來平安,而非混亂。



<神導事件>

.我們的禱告是祈求神直接的介入,
 但是假如神選擇以較隱藏的方式來回應,我們也不該太過意外。
 一個酗酒的人禱告說:「主啊,求你幫助我今天不喝酒。」
 神對這個禱告的回應,很可能是從這人的內心開始,幫助他下決心不喝酒,
 或使他願意求助於一個忠心的朋友。
 神大概不會使用奇蹟,叫櫥櫃中的酒瓶神奇地消失。

在一般的情況下,神都會按照自然界的定律行事。
 正因這個緣故,我們常常很難確定自己的禱告是否得到回應。

.我們無法憑經驗證明禱告的效果,這一點從屬靈的角度來說是有其必要的。

.基督徒不應該問是不是因為禱告,所以有這樣或那樣的事情發生。
 他應該相信所有事情毫無例外都是神對禱告的回應。

.不論他們的禱告是蒙應允或遭拒絕,神都是考慮到所有人的禱告和需要,
 所作出的決定。神聽到所有的禱告,雖然祂並不一定答應每一個請求。

只有信心可以保證禱告與某事件是真有關聯。
 我們相信禱告已經蒙應允,不是因為科學已經證明了禱告與蒙回應間的因果關係,而是基於我們的信心。

.「巧合是神用來匿名的方法。」

※作者經驗中幾個巧合事件
 A.電腦配備線
 B.千人講座中的私下用餐時間

.「拉比,假如對神的認知只是偶然與意外,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地實行這些靈性操練呢?」
 拉比回答說:「為了盡可能地促使意外發生。」

上帝所做的事,不是偶然。
也許我們視之為巧合,但我們更應該努力地與上帝合作配合,讓這「巧合」發生。



<禱告的階段>
PS:作者並不想要分「階段」,怕會讓人有「層次」的差異感覺

第一階段-像小孩一樣地為我所想要的東西祈求
第二階段-是一種默想,也即是我所謂的與神相伴
第三階段-耶穌經過一夜掙扎所達到的順服階段:「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小孩子就是「不成熟」,不斷地「要」,偶爾感謝

.我所知道蒙回應的禱告,最驚人的大部分都是來自初信的基督徒。

.馬丁.路德說我們應該先把我們的袋子封口打開,勇敢地向父神求我們想得到的東西。

.當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祂也強調祈求這個面向。
 主禱文不就是一連串的祈求嗎?

.我也慢慢開始領會到,默想可以怎樣改變我的祈求。
 我最終的目的應該是祈求神的心意。
 假如神覺得某種東西不適合我,我也不會想要。
 花時間默想禱告,漸漸地認識神,將會幫助我與神的心意契合。
 我固然不可能與神的旨意完全契合,因為我沒有能力完全知道神的旨意。
 然而光是我所知道的部分,就可以進一步引導我的禱告。

我們的焦點,究竟是求「我們想要的東西」,還是求「神所想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認定神比我們還要清楚我們需要什麼,什麼最適合我們
我們是否比較能夠放心地求神的心意?


「禱告沒有難成的事,除非這是在神旨意以外的事。」
 我們當然無法完全知道神的旨意,而這正是我們禱告的原因。


.我越來越肯定,「願你的旨意得成就」這個句子,屬於禱告的結尾,不屬於禱告的開始。
 
神更希望我說出自己的渴求,藉此讓我看清自己的內心。

當我們真正認識我們自己的渴求渴望時,我們也會更多地看清自己的真心。


.我發現神的智慧,讓祂會以跟我想像不一樣的方式,來回答我的禱告。
 我祈求我的書能得獎,卻在禱告中發現自己寫作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祈求得到財富,卻發現金錢可能是一個咒詛,分散我對重要事情的關注。
 我終於學乖了,我從默想中認識神,並且按照這種認知,調整我不成熟的禱告。

很多時候,我們是否也如此呢?


默想的重點不在於禱告的人,而是在禱告的對象-神。

.如果我是一心一意地尋求神,我便會尋求神對我的心意,並且為之感到滿足。

.我終於明白,禱告是神在地上成就祂旨意(不是我們旨意)的工具。

.「慢點兒再禱告」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警告我們說:
 「禱告使我們有與神扯上關係的危險…禱告使我們得到的,往往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是神想要的,
  禱告與我們想像中的利益很不一樣。當我們發現的時候,通常已後悔莫及了。」


<天國的合作夥伴>

.神打從起頭便依靠人作為祂的合作夥伴,推展創造的過程。

.大地充滿了科技發展的原素,但人類必須自己找出使用的方法。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why ?耶穌為何不自己招?不自己求?

.祂現在叫這十二個門徒祈求得到更多的工人,因為祂知道父神會聽他們的禱告。
 某程度來說,耶穌歡迎門徒成為天國事工的合作夥伴。

.(一段嘲諷的話)「年輕人,假如神要救印度未開化的人,祂肯定可以自己去做,用不著像你和我們這些人。」
 他們錯失了合作的意義。
 在地上,神很少不用像你和我們這些人來做事情。

.作為神在地上工作的夥伴,我們堅持要成就神的旨意,
 同時願意承擔這旨意對我們的任何要求。

.神很清楚地告訴約伯,人類缺乏能力明白天意、
 宇宙公義和「為什麼」等問題的答案。
 我們的責任是跟隨耶穌的足跡,以行為和禱告來做天國的工作。
 
.「神在世上做什麼」的答案,是另外一個問題;「神的百姓在做什麼?

是啊,當我們問「神啊,你在做什麼」時,我們又在做些什麼呢?


.借用保羅的比喻,我們是基督在世上的身體。
 我們是「在基督裡」。
 這句子在新約經文重複使用了一百六十四次。
 我們服事的人,基督也在服事他們;
 我們饒恕的人,基督也饒恕他們。
 當我們向受傷害的人表小憐憫,我們是向他伸出基督的手。

我們是基督的身體,我們向他人所做的事,其實就是基督透過我們,做在他們身上的事


.雖然我們未必知道神在某件事上的旨意,在我們裡面的靈肯定知道。
 換句話來說,我們有一個內藏的矯正系統,更正我們最不成熟的禱告。
 儘管我們在禱告裡感到無知,聖靈卻不然;
 儘管我們感到疲倦困惑,聖靈卻不然;
 儘管我們感到信心不足,聖靈卻不然。
 神並沒有離我們那麼遠,得要我們提高嗓子祂才聽得見。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聲嘆息。



<雙管齊下>

.有些人擔心禱告可能讓我們太被動,會以禱告取代行動。
 耶穌卻認為兩者並沒有衝突;祂花很多時間禱告,同時也花很多時間滿足人的需要。

※初代使徒也是禱告和行動並進

.使徒行傳的記載讓我們看到,禱告與行動是如何雙管齊下,
 以致我們無法分辨某些事情到底是神的工作,還是基督徒的工作。

.當我明白禱告是種合作關係,是人與神之間微妙的互動,好讓神旨意地上成就,我的看法開始改變。
 神要我把心意在禱告中向祂表明,然後透過我的禱告,
 開始成就那個為我生命所擬定的大計畫-雖然對於這個計劃,我只能模糊地掌握到一點點。



--------------------------------
※牧師彼得讓五歲女兒幫忙鋪石階的故事(連結

...(略)...不過一天下來,他不但鋪好石階,還多了一個充滿自信和成就感的女兒。...(略)...
--------------------------------



================其他閱讀短文================

★方濟會修士的祝福★(不平安、憤怒、流淚、愚蠢) P.147

.祈克果也說:「真正的禱告關係,並非在於神什麼時候才聽到我們的祈求,
        而是在於禱告的人不斷地祈求,直到他聽見神的旨意是什麼為止;
        禱告的人,才應該是需要聽見的一方。」


★正義的合作夥伴★ P.154


.我害怕自己落入那種我稱之為「不再禱告的抗爭」的景況裡

相當重大的提醒!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爭戰,到底是「我們自己在爭戰」,還是透過禱告再爭戰?
面對著直接、明確、不容易、困難,但我們卻有能力全力以赴的戰役時
我們是憑著自己的能力在作戰,還是繼續用禱告,從上帝的眼光角度來爭戰?

如果我們在面對爭戰,別忘了,這是屬神的爭戰,要在禱告裡抗爭,絕對不要只憑自己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