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故事] 在約會中做自己


以下這個小故事,出自《為約會立界線》這本書,內容很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特別在此做故事摘錄,並於文末提出些主題,供我們討論與省思

================================

※凱莉和史提的故事  From《為約會立界線》 P.131~134

用溫和的方式來說,凱莉好像迷上了一個明星似的,她看到史提的時候就感覺他與眾不同,她可以為他打出如下的廣告詞:「英俊、成功、屬靈、喜歡小孩子」。他擁有她所追尋的一切,她簡直不敢相信「神竟把他帶進」她的生命中,她好像飄浮在雲端上。

第一次約會的時候,他把一切都控制得好好的,她很喜歡。他把那天晚上做了完整的計劃,好像每個細節都照顧到了,讓她好有安全感,覺得好像跟一個什麼事都掌握在手中的人在一起。那晚她越來越發現到眼前的這人頗有內涵,她很想更多認識他。那晚當他把她載到家門前,讓她下車,她覺得心裡面喜孜孜的。

第二天早上他就打電話給她,嚇了她一跳,「昨晚我過得很愉快,今天下午可不可以再約你出來呢?」他說。又是那種「掌控」的感覺,她跟昨天的感覺一樣,很喜歡他這樣,「可以啊,你想做什麼?」她問。

「我有球賽的門票,看完後我們可以一起吃晚餐,中午去接你。」史提對她說。

凱莉雖然猶豫了一下,還是說:「我會準備好的。」她掛上電話,很驚訝自己居然這麼快就答應了,因為其實她早就跟一些朋友約了吃晚餐,但她怎能拒絕史提呢?她可不想給他錯誤的信號,讓他以為她沒興趣。更何況,她那些朋友一定會了解的。畢竟,大夥聚在一塊兒一定離不開「現在好男人不好找」的話題。所以她覺得與其談論,不知實際跟一個好男人出去,比較合理。所以她就打了幾個電話,讓朋友知道這件事。

史提來接她的時候,他們好像立刻搭上線,一切都配合的天衣無縫。下午過得很愉快,去吃晚餐的路上他問:「吃中國菜怎麼樣?我知道附近有一家很棒的餐廳。」

「不錯喔!」凱莉說。其實她心裡皺了一下眉頭,她最痛恨中國菜了,每次朋友吃中國菜,她總要開開玩笑,拿各式各樣的菜名嘲笑一番。但是,反正她也不想為這麼一點小事爭執,更不想破壞這個晚上。晚餐後,史提建議到湖邊散散步,凱莉雖然已經累死了,而且隔天一大早已經跟人有約,卻還是同意了,她不敢說不。

凱莉一點都不知道她已經預嘗了一點未來生活的滋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她才開始注意到每次史提建議某件事,她都會順從。她在他手中像漿糊似的,墜入情網之後,日復一日,她唯一感興趣的就是跟他在一起,只要兩個人一起,無論他喜歡或想做什麼都可以。

但是,大約兩個月之後,有一件事開始煩擾她,令她很不舒服。在剛剛開始交往的時候(某些事情其實很平常),她根本不太在意那些時間的束縛,其他方面的承諾,兩人偏好的不同等等,更不會去碰可能引起衝突的事。一開始她只在乎不要把史提給趕跑了,更不能為難他,所以她乾脆完全順從。但她漸漸很難順從史提,因為一方面她也有別的事要做,而且當他們決定方向的時候,完全沒有顧及她的偏好。

起先是她的工作受影響,她是個自由寫作的作家,因為跟史提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多,她的工作就拖延下來。所以慢慢的,她開始會說她必須去寫點東西,或者必須去研究一則報導,她的社交生活也受到影響,她漸漸開始想念她那些朋友們,想要跟她們在一起。所以她開始對史提的一些要求說不,此外,她也開始想要去做在他的提議以外的事。

剛開始她說要工作,他覺得沒有關係。但不久,當她決定不跟他出去,自己要去做別的事,他就會不高興,對她冷言冷語。所以有時候她覺得他好像不太成熟。

終於到了最後關頭,那次她必須到外地去為某雜誌做一個採訪,他不要她去,他告訴她:「這樣對我不方便,你必須做一個選擇,去工作或是跟我。我沒辦法老是跟在你的工作後頭。」說完他就開車揚長而去。

凱莉心都碎了,當場怪罪自己。她去找朋友珊蒂,訴說事情的經過,從頭到尾不斷認錯:「他說的對,我就是沒辦法同時追求事業,又要讓別人開心。我一定得找別的工作才行,我只希望不會失去他。」

可是珊蒂聽完整個經過後,加上近幾個月來親眼所見的一些事,她看到這當中有一種模式。只要凱莉能夠完全配合史提的希望和想要做的事,一切就會平平順順的。一旦她開始作真正的人,有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他就不能夠處理這種對等的事。不照他的方式,他就掉頭離去。

珊蒂老老實實把話說出來,這件事很危險,她知道凱莉很被史提吸引,但她基於愛凱莉,不得不對她說實話。珊蒂告訴凱莉,當她跟史提在一起的時候,她不是她自己了。事實上,那個凱莉一點都不像珊蒂原本認識的凱莉。

珊蒂說:「你以為你無法同時擁有自己的工作和一份關係,那是錯的,畢竟,你得工作啊!史提雖然喜歡你,卻只有在你照他的意思做的時候才喜歡你。他有沒有按照你喜歡的方式配合過啊?我想你需要把你的立場提出來,搞清楚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這番真話真是忠言逆耳,可是凱莉了解朋友的立場是為了支持她,而史提不喜歡這樣。當她告訴他,有的時候她必須工作,但是會盡可能像剛開始那樣陪在他身邊。史提聽了卻無法接受,他說,由此可見她根本不是真正在乎他和他們的關係,到頭來兩個人想要的根本不一樣。

雖然起先凱莉傷心欲絕,但通過像珊蒂這樣的朋友的幫助,她明白自己已經避免一場車毀人亡的悲劇。才交往沒幾個月就發現交往對象不能配合你的意願,總好過太晚發現,更萬幸的是,沒有拖到婚後才發現。她很感恩,也學到了一項功課:不要為了得到某人的愛,而裝作另一副樣子。你若這麼做,那人所愛的就不是你,他愛的是你扮演的那個角色,不是真正的你。


================================

討論問題

.第二天,史提發起了看球賽的邀約,而凱莉晚上已經先和朋友有約了,
 為了不讓史提接受到錯誤的訊息,所以凱莉主動放棄了和朋友的約會。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請同時顧慮到凱莉的考量)

.當史提建議吃凱莉最不喜歡的中國菜時,凱莉不想因為這一點小事而爭執,
 所以沒有表示負面的意見,你覺得這個考量是否合理?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請同時顧慮到凱莉的考量)

.如果有些事我們知道談論起來可能會引起衝突,我們該怎麼面對與處理?

.「你必須做一個選擇,去工作或是跟我。我沒辦法老是跟在你的工作後頭。
 彼得這樣子的表達有錯嗎?或著該如何修正?
 如果當你感受到對方的工作繁重,影響到你們之間的關係,你會怎麼表達?

.「不要為了得到別人的愛,而扮演成對方所喜歡的那個人」
 基於這個原則
 1.如果對方提了一個你並不喜歡的意見,你會怎麼回應?
 2.當你提了一個你很感興趣的點子,而對方委婉的表達自己不喜歡時,你會怎麼回應?

.當我們和交往對象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真正的自己?(問問身邊的朋友吧!)


[故事] 「相反個性的吸引力」的陷阱(2)

以下這個小故事,出自《為約會立界線》這本書,內容很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特別在此做故事摘錄,並於文末提出些主題,供我們討論與省思

「相反個性的吸引力」很強,但若成為限制,反而會帶來極大的衝突

================================

金敏與彼得的故事  From《為約會立界線》 P.121~124

個性相反的確具有吸引力,不過也有其危險性。我們要用金敏和彼得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會出在哪裡,金敏和彼得這對情侶已經約會一年左右,從他們所面臨的掙扎可看出當相反個性的吸引力主宰一切時,會有什麼結果。

金敏總是覺得很難跟人打交道,她很難敞開心信任別人,後來她開始跟彼得約會,彼得是什麼人都可以處得來的那種人,他身邊總是不乏朋友圍繞,因為彼得總是自自然然地用一個微笑或一句問話,就讓人輕鬆自在起來。突然間,金敏發現自己有好多朋友,都因為她跟個性相反的彼得在一起的關係。他們成了這個圈子裡很受歡迎的一點,教會活動、晚會、運動比賽,都成了她人生美好的部分。後來的幾個月裡,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失去自由

首先,金敏開始了解到她的時間表必須依據彼得的來安排,彼得不在身邊的時候,她就沒辦法自由地與人交談來往,因為化學作用不見了。所以如果金敏希望跟一群人在一起,就必須跟著彼得,於是她開始失去自由,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和日程表。

當你不去培養自己應該發展的能力,卻依賴別人的時候,你對那個部分就不再有掌控權,
也失去了自由,它成了別人的了。就算對方是愛你的好人,那部分也不再屬於你。原本按神的設計,是要你能夠自由面對人生的抉擇(參加拉太書5:1~2)。當你依賴約會伴侶與你相反的個性,責任就不在你了。他擁有你尚未發展出來的東西,因此你一定得放棄自由才能從他身上獲得。

厭煩

金敏和彼得發現兩人互相討厭對方,金敏覺得自己像個沒有生命的傀儡,認為彼得在控制她,也嫉妒彼得那麼容易和人打成一片。另一方面,彼得開始討厭金敏那麼依賴他
照他的講法是,他不喜歡「成天背著社交包袱」。儘管他們彼此都在乎對方,但這些負面的感受開始阻礙他們的關係。

責任的混淆

金敏過日子越來越被動,彼得要她怎樣她就怎樣。她開始認為她的角色就是讓彼得高興,
這樣他才會繼續在社交圈裡帶著她。這對情侶開始像夫妻似地各自分配工作,而且是很奇怪的方式:金敏不再為她的友誼負責,讓彼得成為她唯一要面對的。彼得則不再為應當如何對彼金敏負責。他知道不管怎樣她都會跟著他,
雙方都沒有為自己的生活負起完全的責任。


家長與子女的掙扎

金敏開始覺得自己像個孩子,而彼得是掌控一切的家長。由於她若不在他身邊就無法維持人際關係,所以她會覺得當兩人對於社交場所意見不同時,她是一面倒向彼得。如果她想去教會的單身聚會,而彼得想去看曲棍球賽,兩個人都知道她所失去的比較多有時彼得會不太公平地利用他的操縱力,說:「好吧,你去你的,我去我的。」其實他知道金敏若沒有他,在社交場合上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她覺得他故意讓她為難。彼得覺得金敏變得老愛撅著嘴、不成熟,作父母的看著愛黏人的孩子時就是這種感覺。

家長和子女間的掙扎有另一個層面是,按照神的設計,小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離家的。孩子依賴跟他們「相反」的父母-亦即,父母所擁有的長處是孩子所沒有的-此事總是會解決的。時間一到,他們總要獨立出去的。

同樣的事實也發生在約會關係中,因為「相反個性」的問題其實就是依賴的問題。最後這個問題終於使金敏與彼得分手了,金敏開始面對她害羞的個性和信任的問題,她加入了一個支持團體,甘冒風險向別人敞開內心。雖然她仍有很多懼怕,但她總算自己邁向人際關係的世界了。事實上,她發現自己也可以交上朋友,金敏和彼得不再是個性相反的兩個人,他們都長大成人了。

然後金敏覺得能夠比較自在地對彼得的活動和行程表示不同意見,因為她不再害怕沒有他在身邊了。這下,過去彼得討厭金敏的依賴性,現在卻反而更討厭她的獨立了。最後,這對情侶分手了,因為他們的立場有如家長與孩子,所以無法邁向互相都是大人的關係。


================================

★討論問題★

.彼得覺得金敏太依賴他,不成熟,合理嗎?

.你覺得彼得錯在哪裡?

.如果你是彼得,你發現金敏太過依賴你,你會怎麼做?

.我們是否預備好離開父母?
 在我們離開父母之前,我們是否好好學習在他們身上,我們所沒有的能力?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故事] 「相反個性的吸引力」的陷阱(1)


以下這個小故事,出自《為約會立界線》這本書,內容很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特別在此做故事摘錄,並於文末提出些主題,供我們討論與省思

======================================

靈欣與立揚的故事  From《為約會立界線》 P.115~117

靈欣比較是個懂得去愛的人,而非與人一較長短的類型。她很會照顧人,會與人打交道,卻不大會面對衝突,也不懂什麼叫果決。她似乎常常到頭來不得不忍受別人的無情無義,她是個好人,因此對於不負責任的人就像是磁鐵較具有吸引力。

從靈欣開始跟立洋約會,立洋的個性跟她正好相反,立洋堅強而有自信,只要他認為是對的事,就算面對衝突他也毫不退讓。他的道德感和屬靈價值觀十分清楚,事業也頗成功,會主動解決問題。靈欣被立洋的優點所吸引,而當這個優點幫助她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時,她的芳心更是完全傾倒了。舉個例子,靈欣住的公寓電線出了點問題需要修理,雖向管理員反映多次,但遲遲不見管理員處理。和立洋共進晚餐時她提起這件事,第二天,他便給管理員打了個電話,雖然靈欣不曉得他是怎麼說的,但電線在二十四小時內便修好了。她好興奮好感激,而且更是深受吸引。當然立洋還有其他很好的特質,比方會關心人、負責任、為人風趣。但最重要的是,當她面對衝突的時候有立洋會出面,令她好安心。

兩人關係繼續成長並加深,不過,靈欣開始越來越倚靠立洋來替她解決她不懂怎樣處理的衝突場面。他跟她的修車師傅協調處理她車子的問題,他跟她老闆討論週末加班的時數,
甚至替她質問她媽媽怎麼可以利用罪疚感讓靈欣去做一些不恰當的拜訪。

最後,打開天窗說亮話的立洋為自己和靈欣間的問題攤牌了,他說:「我真的很愛你,但我開始覺得有點厭煩,幫助你是沒有什麼關係,那讓我覺得對你有用可是在其中一些你害怕面對的關係裡,我覺得是被利用,而不是有用。

靈欣能了解立洋話裡的意見,她一直在利用「互補個性」的想法來使自己不必努力成長-尤其是她所害怕面對的衝突、怒氣、爭論。她同意自己是不知不覺中利用立洋,並且她開始在教會的支持團體中學習果決的能力。她告訴他:「下次如果我再請你替我收捨爛攤子,一定要讓我知道。」立洋欣賞她的態度。

這個故事有美好的結局,最後兩個人結了婚,過著幸福的生活。但這個問題有可能用非常不同的方式解決:
 ★立洋也可以在心裡默默地厭煩靈欣,兩人關係逐漸表裡不一
 ★靈欣也可以不同意立洋的說法,認為本來就該他替她解決問題
 ★立洋可以利用他當面對質的能力控制與操縱靈欣。
 ★靈欣可以灰心絕望,自認為沒有能力為自己挺身而出。
 ★靈欣可以厭煩立洋的能力,認為他喜歡大權在握,而不去改進自己優柔寡斷的缺點。
  要是靈欣不是懂得成長的類型,她可能繼續作迴避衝突的人,
  老是期望立洋替她做她不敢或不願意做的事。

======================================

我們都當注意後面的那些「可能的其他結局」
.如果關係裡的毒根(非刻意而造成的苦毒)不處理,很可能會讓關係變得表裡不一。
.不要認為對方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是「理所當然的」
.別把責任都怪到別人身上,自己也需要看見自己當改進的缺點。


★討論問題★

.如果你是立揚,你會怎麼和靈欣表達?

.如果你是靈欣,當你聽到立揚向你如此表達時,你會怎麼回應?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分享] 『一切都好』


「一切都好」

今天,很意外地和一位朋友主內肢體(以下以「朋友」簡稱之)有些小小交流
其中這一段『一切都好』的分享
我覺得非常值得我把他記錄下來

在列王記下4:17~27節裡,以利沙讓一個婦人懷孕生子
但某天這孩子不知為何的死了

孩子的母親知道之後,立刻決定出發去找先知
其中,他的丈夫問到這婦人說「為何今天要去找先知呢?」
這死了孩子的婦人竟然回答「平安無事」(v23)

當婦人遇到了先知的僕人時,面對先知僕人的問安「孩子平安嗎?」
這位剛才為喪子而來找先知的婦人竟然回答「平安」(v26)

直到婦人見到先知,才向先知苦苦哀求。

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剛歷喪子之痛的婦人,可以和他的先生,甚至是和先知的僕人回答「平安無事」呢?
這裡的「平安」,實在令人感到特別。

---------------------------

朋友最近歷經了人生中的小小風浪
但在向他的問候中,「一切都好」回答的又快又自然又平安
而當朋友問候我最近所遇到的一些事時,我也是以「一切都好」做為回應

這「一切都好」,不是虛假,而是因為我們對上帝有所盼望。

人生不可能沒有風浪,但最重要的是,當風浪與困難來臨時,我們是否知道我們應當找誰?

故事中的婦人的平安從何而來?我們不清楚
但至少她知道她需要找先知,先知可以幫助
那,我們呢?
當我們遇見了人生風浪時,我們是陷在風浪中混亂不安,還是知道我們應該去找誰呢?


「一切都好」

「除了剛好前幾天遇到了......ooxx....有的沒的....的事之外....」

「不過,我想,仍然是一切都好吧,其實沒什麼,因為在當中有上帝的心意。」



唉啊啊,我不知道當如何分享。

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人生沒有遇到挫折與風浪

而是,當我們長大成熟,當我們認定上帝的主權之後

縱使風浪來臨,我們依然可以因著知道在當中有上帝的心意,而且是美意

而由心自然地發出「平安」、「一切都好」結論。


不是我們虛假,而是因為我們真實地知道,我們的指望在乎神。

然後,祂一直都與我們同在。

所以,「一切都好。」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轉錄] 網路文章-想要與需要

這是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覺得不錯所以貼過來做記錄
其中很喜歡「想要與需要」的那一段對話

『你要知道, 有時候我們一定要擁有某些東西才可以,那個叫做需要。但有時候,我們只是看到新的東西,就想得到它, 拿到了過了沒多久就把它放在一邊 不理它了,那叫做想要。『一個人要是什麼東西都想要,就會變成一個貪心的人…』

-----------------------------

是需要,還是想要?好文章,也是好的生活態度。
J 和T是我的好朋友,夫妻兩人對生活的態度一直是我所深深敬佩的,在這個消費有理,敗家無罪的年代裡,
他們過著我很不能想像的生活。這趟美國之行住在他們家,對我的人生觀起了重大變化…
他們可以五六年不買一件新衣服。外套是大學時代的,襯衫是朋友穿膩的二手衣,稍加整理他們就覺得好穿得不得了。
電影看二輪的,連買菜時都會用:買帶葉的蘿蔔,蘿蔔煮湯,上面的葉子還可以炒出 另一道菜這種思考模式進行。
家裡的家俱絕大部分是DIY或是中古貨,很多朋友不要的東西,在他們的巧手修復改造後,又是另一種新面貌。
經常聽到他們說的話是:這個還可以用啊,為什麼要丟掉?聽起來好像小氣家族的成員?哦!不!!
他們買了一個有大院子的房子,為的只是要讓小孩可以在草地上踢球奔跑。他們家沒有電視,
卻有相當好的音響設備和電腦以及大量的書籍。他們經常旅遊,觀賞表演,常常去探索不曾去過或是非常喜歡的餐廳;
在家裡辦 Party,精心烹煮美味的食物和好酒招待朋友。家裡的陳設雖然簡單卻處處充滿溫馨。
當然,他們也是我去PUB喝杯小酒放鬆心情的好伙伴。平日不管是捐錢給慈善單位,或朋友救急,他們總是默默進行。
他們真的一點都不小氣!!跟這樣的人一起住了三個月,我也變了!!朋友家有個五歲的小朋友X'an,這小傢伙長得聰明可愛,
笑臉常開不會無理哭鬧,連我這種超級討厭小孩的惡叔叔都對他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慈愛,竟然偶爾會帶他上街去逛逛。
(我想,這是我的朋友中沒人會相信的事情。)五歲的小孩逛街,看到新奇好吃好玩的事情難免會心癢難熬,
X'an會禮貌的問我:『我可不可以吃一個冰淇淋?』或是,『我可不可以有一個氣球?』…等等。
由於他完取採取有禮貌,可以商量的態度,而不是一般小孩那種,先伸出手抓,尖叫他要,然後原地頓腳哭鬧,
叫人忍不住想罵下去的方式,所以,我幾乎對他合理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甚至還會忍不住想買點東西給他。 
話說有一回,在逛著假日市場時,小販向我們兜售著一顆球,X'an馬上被球所擄獲,
用可愛的眼神和語氣要求我:『小威!你可不可以買一個球給我?』我看看價格,其實是我可以負擔的,
但是我想到的是家裡已經有的一堆球。於是蹲了下來和他開始商量:『你很喜歡球嗎?』他點頭。
『我們家裡有沒有球?』他又點頭。『你可以告訴我家裡有什麼球?』『足球、籃球、棒球…』他扳起手指一個個數給我聽。
『那你是不是天天都玩球呢?』他仰著頭想了想:『沒有,我比較喜歡騎腳踏車,我每天騎。』
『那你覺得我們還需要這顆球嗎?』『可是我沒有這種彩色的球啊!』他反駁。看來小孩子不如我想像中的好騙,
這時我像拍公益片似的,發揮無比耐心,摸摸他的頭,臉上散發出和藹的光芒,溫柔的說:『你要知道,
有時候我們一定要擁有某些東西才可以,那個叫做需要。但有時候,我們只是看到新的東西,就想得到它,
拿到了過了沒多久就把它放在一邊 不理它了,那叫做想要。『一個人要是什麼東西都想要,就會變成一個貪心的人…』

『貪心的人?!』他的臉上泛出驚訝的表情。『你知道什麼是貪心的人嗎?』『知道!故事書裡有很多貪心的人…』
『對!一個人要是不知道滿足,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要,那就是貪心。你要變成一個貪心的人嗎?』
他的小腦袋搖的跟波浪鼓似的,連說不要,拉起我的手繼續往前走。我心中暗自得意,唉!
沒想到自己竟然說出了這麼具有教育啟發的一番話來。 忍不住心情跟著雀躍起來,繼續逛著假日市場,
突然發現一攤賣T恤的攤子,上面的圖案頗有些意思,忍不住想衝進去狂買一番,
這時候換X'an拉拉我的手:『小威!你買衣服,你就變成一個貪心的人…』
『為什麼?我們要穿衣服啊!這是需要!!』我抗議。『可是你已經有衣服可以穿了啊!』
他很得意的說著………就這樣,現在在買東西時,我真的會想一想,我是真的需要?
還是只是想要?腦海會出現那個小鬼的話:『不要變成貪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