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筆記] 愛抵達20131209-我的幸福學(4)心得筆記-『溝通-談心的能力』

因為個人有做筆記的習慣,看到好活動、好課程,聽到的內容就會習慣性地做些筆記下來
不過這篇就是純筆記囉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溝通」,活動中透過一些影片和好問題的討論來傳遞許多「溝通」主題上的重點●

透過本次的活動,學習:
 1.使用情緒表,認識自己
 2.認識如何增進「心與心的相連」
 3.「失敗的溝通」案例討論
 4.「成功的溝通」案例討論
 5.建立「談心的能力」(認知自己的情緒,發現自己的需要,請求對方的幫助)


====================================

Round 1
主題:擅用情緒表
講員提供情緒表,請大家在小組中自我介紹,並透過三個情緒詞彙來和人分享今天的生活

晚到.skip

====================================

Round 2
主題:如何心連心?

心的相連是很重要的
兩個人的心,要如何才能相連呢?
「別人可以做什麼,與我的心相連呢?」
「我可以做些什麼,與別人的心相連呢?」
「當別人做什麼的時候,會阻斷與我的心相連呢?」
「我做什麼會阻斷與人的相連呢?」

※一些人回應,會讓人覺得有「心與心的相連」的具體行動(PS:每個人都因人而異喔)
.看對方的眼睛
.真心關懷(不是只是問問,而是真的想要知道更多進一步的消息)
.說實話
.願意傾聽
.表達同理
.給予注意力
.了解別人的感受
.一起做一些事,譬如合作完成一些事,會有心連心的感覺

※延伸討論:當你想和一個人互動或建立關係時
      對方怎樣的回應,會讓你覺得無法和對方心連心?

====================================

丟球練習,示範體驗遊戲

面對面丟球溝通很容易
側面丟球,用眼角餘光還是可以傳接球,不過難度高了些
背對背丟接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溝通也是一樣,我們都需要面對面
而且,不只是面對面,還需要專注,如果心不在焉,還是不行的!

====================================

Round 3
主題:失敗的溝通
透過影片(女兒想和父親借3000去看演唱會,父親一口回絕的失敗的溝通案例)

他們的溝通何時斷掉?
當事人做錯了什麼以致於溝通停損?
哪些事件哪些過程哪些行為會破壞溝通?

「我不想和你說話了」
「你就是XXXX」(你根本就不愛我、你就是愛亂花錢」 論斷攻擊
「反正....」、「不要再鬧了」

當一方表達需要,但另一方沒聽見需要,只是繼續表達自己想說的時候,會破壞溝通
當一方表達需要,結果對方提出質疑(甚至是論斷)而非理解,也會破壞溝通
當一方在表達時,對方表現出「不太專心聽」,譬如東張西望、坐不住、玩手機等等

『抱怨是把問題說出來』『但不要做人身攻擊』

問題提出來後要一起來討論與面對問題,而非放著讓他成為關係上的導火線

====================================

Round 4

主題:優質的溝通(天堂版的溝通)
父親表示好奇,為何要花3000元,女兒發現父親有意了解,所以願意說更多
父親說出女兒在意的事,女兒也說出父親在意的事,然後提出緩衝方案....

討論:成功的溝通的要素,為什麼他們的溝通能成功?
.說出對方的需要、在意、看重
.先了解對方的表達後再做自己的表達
.不要太快拒絕對方的表達
.提出問題,表示有意了解,而非直接拒絕
.使用『我訊息』,用我的感受來表達(我覺得還是不太認同在這事上花太多錢)
.提出各退一步之下的可行的方案,有助於讓狀況有解
.不用過去的眼光與經驗來看待新的問題

1.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主導了溝通,傷人傷己
2.審察自己,不要一意孤行
3.互相尊重,不做人身攻擊
4.討論可行的方案

延伸討論:如何處理情緒?當情緒上來的時候,該怎麼辦?

PS:F組的姊妹們都好厲害,有種可以瞬間抓到重點還給出條列式結論的感覺!

====================================

Round 5
這部份主要是聽講員的分享,很多內容相當不錯

.我們需要具備談心的能力
 只要事情一發生,你就會有情緒
 但我們常常是在說事情,而非在講情緒
 於是,當溝通只剩下在講事情時,就變成了理性和理性的對話
 溝通雙方不是在做心的溝通,心的交流,是在講理而非談心
 別忘了,我們與人的互動,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和心的相連
 如果我們只用上面(理性)在溝通,那就只剩下腦袋與腦袋的相連,而失去心的相連了。

.我們需要能夠知道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情緒,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譬如,當我感到「不被尊重」時,就表示我需要被尊重

.在表達時,告訴對方
 我有個需要,你願意幫助我,滿足我的需要嗎?
 (譬如當你一無法溝通時就表達你要去睡覺而離開,我會感到被遺棄、被拒絕等)
 
.主動提出解決方案,讓對方知道你的需要要如何被滿足
 這樣子對方才知道他該怎麼做
 (例:如果下次再有這樣子的情況,可以告訴我
    「你有情緒,需要先處理你的情緒,你不是不想溝通,我們可以明天再談之類的嗎」)

.溝通雙方都要有認知
 我負責把我裡面發生的事告訴你,你負責把你裡面發生的事告訴我
 我們的責任不是去猜對方要的是什麼
 我們的責任是去了解
 但,要如何了解?這是需要對方願意主動表達

.「愛是在對方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如果對方不表達出自己的需要,那,我們又怎麼有辦法看見需要呢?
 不要期待對方「應該要知道我需要什麼」
 通常不表達,對方就能知道的機率是相當低的

.當雙方都有需要時,該怎麼辦?
 誰比較成熟,就誰先去愛吧,就誰先放下自己的需要,去滿足對方吧!

.當需要被滿足,就會心生信任

.所以,要認知自己的情緒,透過情緒發現自己的需要
 然後,告訴對方如何幫助我滿足我的需要
 這樣就可以是很健康的溝通
 譬如:
 「我覺得不被了解」->「我需要被了解」->告訴對方他可以怎麼做,以幫助我感到被了解

.我們要把自己的想法、需要,以及『有效的行動』告訴對方,讓對方知道該怎麼做

.當你告訴了對方 如何滿足你的情緒 的方式後
 就要接納喔 因為對方真的就會用你所告訴對方的「有效的行動」來回應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