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心靈沃土》是一本提醒基督徒看重『福音撒種』的書
在書中不但提到了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撒種的重要性之外
也提到了許多面對傳福音與撒種的注意事項和對於撒種有幫助的實際建議
個人覺得是本好書,所以也做做書記與大家分享!
PS:摘錄下來的書記句子都是try 認為很棒的內容
灰色的字為try 自己的補充、條列項目大多為書本內的項目綱要
至於粗體與其他顏色就是try 自己在摘錄中覺得重點中的重點囉
========================================
在書中不但提到了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撒種的重要性之外
也提到了許多面對傳福音與撒種的注意事項和對於撒種有幫助的實際建議
個人覺得是本好書,所以也做做書記與大家分享!
PS:摘錄下來的書記句子都是try 認為很棒的內容
灰色的字為try 自己的補充、條列項目大多為書本內的項目綱要
至於粗體與其他顏色就是try 自己在摘錄中覺得重點中的重點囉
========================================
§《預約心靈沃土》Ch.03 採葡萄不同於割麥子
●內容摘要
這一章主要在講『愛與真理的微妙平衡』和『屬靈美景三對頭』
●內容摘要
這一章主要在講『愛與真理的微妙平衡』和『屬靈美景三對頭』
我們需要有智慧地知道「採葡萄和割麥子」的差異
然後,用合宜的方式來撒種與傳福音
----------------------------------------
----------------------------------------
●章節綱要
.美好又驚心的經驗
.果真不徒然?
.傳道的焦點
.道德勇氣高比雲天
.不只需要勇氣
.愛與真理的微秒平衡
.耶穌看重愛的需要
.我們偏好真理
.何妨化敵為友
.屬靈美景三對頭
對頭一:以真理面對所有的人
對頭二:勇氣淩駕一切之上
對頭三:以為不再有第二次機會
.你在割麥子或採葡萄
.撒種和讀詩一樣重要
----------------------------------------
<美好又驚心的經驗>
<果真不徒然?>
<傳道的焦點>
.我們找到了一個說法,把墜機事件說成飛行展示的預定項目。
最重要的是,我們令自己確信,我們已經盡到自己的責任,是我們的主忠實的見證人
.對我而言,那個學生只是一個「目標」,
他在那裡乃是要讓我完成任務,讓我回到朋友面前有故事可講,
他是為我達到目的而存在,我的確是在講一個可以改變他生命的信息,但整件事乃是以自我為中心。
<道德勇氣高比雲天>
.基督徒最令人欽佩的品質之一,便是道德勇氣:願意採取立場、作該作的事、站起來作見證。
.我們最希望下一代身上培養的美德之一,就是道德勇氣。
.大概找不到一本描繪「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總要救些人」的使徒保羅。
<不只需要勇氣>
※有時我們反而過份強調於挑戰人的「勇氣」,但卻失了原意....
.「你不是以為自己願意為基督站起來嗎?我向你挑戰,看你敢不敢這樣作。」
為什麼我要接受你的挑戰....
.「在街頭講道是向城市居民佈道的最有效方法嗎?」
.「在街頭講道是向城市居民佈道的最有效方法嗎?」
[ 這樣作乃是看我們有沒有信心,有沒有確據。 ]
為什麼照著你的挑戰做就叫做有信心、有確據?
這是個很糟糕的回應,卻也是很真實的例子
為基督而站(戰),我們需要面對的應該是來自上帝的挑戰,而非這種為了證明而證明的行為。
<愛與真理的微妙平衡>
※格理芬(Em Griffin)教授寫了一本書《改變心意的人:基督徒說服的藝術》裡
作者主張,當基督徒嘗試要說服非基督徒的時候,必須具備兩個要素:愛與真理。
「愛」 要求基督徒提出如下的問題:
★這個人現在最想從我這裡得到的是什麼?
★我怎樣能為他的生命帶來最大的益處?
★如果我這樣和他說,短期內對他會有什麼影響?長期又會有什麼影響?
「真理」要求基督徒問的問題如下:
★神要我在這樣的狀況下作什麼?
★我應該說什麼或作什麼?
★不管這個人會怎樣反應,我當說的話是什麼?
格理芬認為,基督徒若要合理(又有效)地說服人,
就必須在愛與真理的要求中間取得平衡。
.愛與真理並不是相爭的聲音,它們比較像兩位神國的大使,
各自所反映、所強調的,乃是神旨意的一方面。
我的責任,是兩位使者的聲音都要聽,然後決定,怎樣行才最能取悅它們的主人。
如果我故意不理會二者中之一,它們的主人必定不會高興。
<耶穌看重愛的需要>
.約翰福音16:12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
在這句話裡,你可以同時聽到愛與真理的聲音。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這是真理的話;
「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這是愛的話。
耶穌說了他能說的,然後就閉口了。
如果他們是我的門徒,或許我會說: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所要注意聽。
時間很緊迫了,所以要全神貫注,這非常重要!」
.好了,我已經作了我應當作的。
他們要怎麼面對這些信息,那是他們的事。」
這其實是以我為中心。
.愛對方,為對方長遠的利益著想,才是我應該去作的事。
真理需要愛,愛也需要真理。
走極端便是錯誤-兩邊都同樣錯。
<我們偏好真理>
有時,我們因為偏好真理,覺得自己是少數方,反而覺得我們需要「回應」、「反擊」....
.沒有一種人會覺得自己是多數。
我們都是受壓迫的,都是受攻擊的,都必須還擊。
.問題是,我們過分沉浸在這種敵視心態中,
以致,常將我們應當去愛的人當成敵人。
.你豈不聽說了嗎?
戰爭正在進行,你若不是幫助我們的,就是抵擋我們的。
今天的基督徒似乎已經斷定,大部份的人是抵擋我們的,因此我們採取了敵視的對話方式,
而成了自我應驗的預言:我們相信他們是敵人;
我們說話的方式以他們為敵人;而他們就成了敵人。
<何妨化敵為友>
.採取戰爭的心態和溝通方式,就會帶來如下的問題:
★我們用戰爭的術語,就很難去愛我們的敵人,因為這些話會使我們裡面的怒火燃起。
★戰爭的思想是「你死我活」的心態,沒有中間地帶,或可修正的立場。
★戰爭用語使福音本身聽起來就像忿怒的批評,而不像用愛心提出的好消息。
★我們用戰爭的術語,會令人以為我們是真正的敵人-甚至是侵略者。
<屬靈美景三對頭>
●對頭一:以真理面對所有的人
●對頭二:勇氣凌駕一切之上
●對頭三:以為不再有第二次機會
.今天在基督徒的心中存有三個信念:
1.文化戰爭心態促使我們讓真理超越了愛
2.對道德勇氣的評價過高
3.確信這已是最後的機會了。
這三個觀點是很大的威脅,會把我們的屬靈美景燒燬。
●對頭一:以真理面對所有的人
.一旦基督徒不再相信未信者會聆聽,那麼,除了作見證之外,就別無可作的了。
我要說我必須說的,不論你聽到的感受為何。
.每個基督徒都知道,福音是兩刃的利劍。
對相信的人而言,它乃是救贖的好消息,但對執意不信的人而言,它卻是定罪的信息。
.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在與非基督徒溝通的時候,幾乎完全以自己為中心。
EX:為了講完信息、作完該作的事、捍衛自己的立場、不容人質疑自己是錯的....etc
.我們必須要問:「你是否認為,這是傳達信息最有效的方式?
你曾否自問:『這樣的努力,在聽者的身上會產生什麼短期或長期的效果?』
你是否從愛出發,還是基於真理?
你是否關心他們-還是只為你自己而作?」
.我們作戰的對手究竟是誰,仇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我們在嘗試數點敵軍的力量時,誤把大量的中立平民都算成敵人了。
※耶穌的兩段話:
太12:30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可 9:40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從這兩句表面看似矛盾的話,顯示一般人可以分為三種陣營:
1.幫助我們的
2.敵擋我們的
3.既不幫助我們、也不敵擋我們的
第三種人,就是武利奇的「中間模糊地帶」人士,
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許會支持我們,也或許會反對我們-
但他們並非已下定決心要與我們為敵。
他們是屬於「可說服的大眾」,可能只是在等著聽基督徒向他們傳既有愛、又有真理的信息。
●對頭二:勇氣凌駕一切之上
.勇氣是願意持守所有其他美德-愛心、憐憫、誠實、忠心-的心志,
既使面對危險或性命的威脅,也不改其志。
.換言之,勇氣的意思並不在於它本身要成為一種美德。
.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史密司(Horace Smith)有一次曾說:
「勇氣是怕被別人視為膽小。」
我的注意力不再在於是否持守忠心,而在於是否看起來很勇敢。
我們開始彼此鼓勵要勇敢,而不是勇敢地持守其他的美德。
「有時候真正的勇氣是拒絕害怕被視為膽小。」
.勇氣並不總是意味找反抗力最大的路來走,或去冒最大的險。
.真正的勇氣是抗拒怕被視為膽小,而找機會憑愛心,並用真理來傳福音。
有時候,勇氣不是將非信徒需要聽的事一一講給他聽;
有時候,勇氣乃是只按著他所能聽的來告訴他。
●對頭三:以為不再有第二次機會
小心「焦土政策」:倘若你必須再回來住,就不要採用焦土政策。
如果不是「這次傳完了就結束了」的話,最好不要把福音傳的像是「你現在不接受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收割麥子的比喻:必須短時間內收完。
※收割果子的比喻:逐漸的過程,需要不斷檢視修剪,只採收那些成熟的
.我們喜歡的傳播型式,是衝突式的宣告,而不是漸進式的勸服。
<你在割麥子或採葡萄>
.我的建議是:由於我們無法確定這就是最後的收成,
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就必須像在採葡萄。
.我們所作的每件事,都應當有一部分是為他們(我們後面的工人)而作。
無論是撒下種子、拔起野草都有價值,在我們的時代作這類工作非常重要,
因為這樣,未來才可能有收成。
.「戰爭與死亡有什麼關係?它不會使死亡更多發生:我們百分之百的人都會死,這個比例並沒有增加。」
魯益師說,戰爭所做到的,是讓我們想起死亡,使死亡顯為真實。
<撒種和讀詩一樣重要>
.「教會之外必有文化生活,無論教會之內有沒有。」
教會不能撒離世界,完全追逐「聖事」,因為世界不會同樣撤退。
他提醒我們:「好的哲學必須存在,如果不為其他理由,也因為壞的哲學需要有人去應對。」
.因為世界在繼續撒種-我們也必須繼續撒種。
這是個很糟糕的回應,卻也是很真實的例子
為基督而站(戰),我們需要面對的應該是來自上帝的挑戰,而非這種為了證明而證明的行為。
<愛與真理的微妙平衡>
※格理芬(Em Griffin)教授寫了一本書《改變心意的人:基督徒說服的藝術》裡
作者主張,當基督徒嘗試要說服非基督徒的時候,必須具備兩個要素:愛與真理。
「愛」 要求基督徒提出如下的問題:
★這個人現在最想從我這裡得到的是什麼?
★我怎樣能為他的生命帶來最大的益處?
★如果我這樣和他說,短期內對他會有什麼影響?長期又會有什麼影響?
「真理」要求基督徒問的問題如下:
★神要我在這樣的狀況下作什麼?
★我應該說什麼或作什麼?
★不管這個人會怎樣反應,我當說的話是什麼?
格理芬認為,基督徒若要合理(又有效)地說服人,
就必須在愛與真理的要求中間取得平衡。
.愛與真理並不是相爭的聲音,它們比較像兩位神國的大使,
各自所反映、所強調的,乃是神旨意的一方面。
我的責任,是兩位使者的聲音都要聽,然後決定,怎樣行才最能取悅它們的主人。
如果我故意不理會二者中之一,它們的主人必定不會高興。
<耶穌看重愛的需要>
.約翰福音16:12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
在這句話裡,你可以同時聽到愛與真理的聲音。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這是真理的話;
「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這是愛的話。
耶穌說了他能說的,然後就閉口了。
如果他們是我的門徒,或許我會說: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所要注意聽。
時間很緊迫了,所以要全神貫注,這非常重要!」
.好了,我已經作了我應當作的。
他們要怎麼面對這些信息,那是他們的事。」
這其實是以我為中心。
.愛對方,為對方長遠的利益著想,才是我應該去作的事。
真理需要愛,愛也需要真理。
走極端便是錯誤-兩邊都同樣錯。
<我們偏好真理>
有時,我們因為偏好真理,覺得自己是少數方,反而覺得我們需要「回應」、「反擊」....
.沒有一種人會覺得自己是多數。
我們都是受壓迫的,都是受攻擊的,都必須還擊。
.問題是,我們過分沉浸在這種敵視心態中,
以致,常將我們應當去愛的人當成敵人。
.你豈不聽說了嗎?
戰爭正在進行,你若不是幫助我們的,就是抵擋我們的。
今天的基督徒似乎已經斷定,大部份的人是抵擋我們的,因此我們採取了敵視的對話方式,
而成了自我應驗的預言:我們相信他們是敵人;
我們說話的方式以他們為敵人;而他們就成了敵人。
<何妨化敵為友>
.採取戰爭的心態和溝通方式,就會帶來如下的問題:
★我們用戰爭的術語,就很難去愛我們的敵人,因為這些話會使我們裡面的怒火燃起。
★戰爭的思想是「你死我活」的心態,沒有中間地帶,或可修正的立場。
★戰爭用語使福音本身聽起來就像忿怒的批評,而不像用愛心提出的好消息。
★我們用戰爭的術語,會令人以為我們是真正的敵人-甚至是侵略者。
<屬靈美景三對頭>
●對頭一:以真理面對所有的人
●對頭二:勇氣凌駕一切之上
●對頭三:以為不再有第二次機會
.今天在基督徒的心中存有三個信念:
1.文化戰爭心態促使我們讓真理超越了愛
2.對道德勇氣的評價過高
3.確信這已是最後的機會了。
這三個觀點是很大的威脅,會把我們的屬靈美景燒燬。
●對頭一:以真理面對所有的人
.一旦基督徒不再相信未信者會聆聽,那麼,除了作見證之外,就別無可作的了。
我要說我必須說的,不論你聽到的感受為何。
.每個基督徒都知道,福音是兩刃的利劍。
對相信的人而言,它乃是救贖的好消息,但對執意不信的人而言,它卻是定罪的信息。
.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在與非基督徒溝通的時候,幾乎完全以自己為中心。
EX:為了講完信息、作完該作的事、捍衛自己的立場、不容人質疑自己是錯的....etc
.我們必須要問:「你是否認為,這是傳達信息最有效的方式?
你曾否自問:『這樣的努力,在聽者的身上會產生什麼短期或長期的效果?』
你是否從愛出發,還是基於真理?
你是否關心他們-還是只為你自己而作?」
.我們作戰的對手究竟是誰,仇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我們在嘗試數點敵軍的力量時,誤把大量的中立平民都算成敵人了。
※耶穌的兩段話:
太12:30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可 9:40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從這兩句表面看似矛盾的話,顯示一般人可以分為三種陣營:
1.幫助我們的
2.敵擋我們的
3.既不幫助我們、也不敵擋我們的
第三種人,就是武利奇的「中間模糊地帶」人士,
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許會支持我們,也或許會反對我們-
但他們並非已下定決心要與我們為敵。
他們是屬於「可說服的大眾」,可能只是在等著聽基督徒向他們傳既有愛、又有真理的信息。
●對頭二:勇氣凌駕一切之上
.勇氣是願意持守所有其他美德-愛心、憐憫、誠實、忠心-的心志,
既使面對危險或性命的威脅,也不改其志。
.換言之,勇氣的意思並不在於它本身要成為一種美德。
.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史密司(Horace Smith)有一次曾說:
「勇氣是怕被別人視為膽小。」
我的注意力不再在於是否持守忠心,而在於是否看起來很勇敢。
我們開始彼此鼓勵要勇敢,而不是勇敢地持守其他的美德。
「有時候真正的勇氣是拒絕害怕被視為膽小。」
.勇氣並不總是意味找反抗力最大的路來走,或去冒最大的險。
.真正的勇氣是抗拒怕被視為膽小,而找機會憑愛心,並用真理來傳福音。
有時候,勇氣不是將非信徒需要聽的事一一講給他聽;
有時候,勇氣乃是只按著他所能聽的來告訴他。
●對頭三:以為不再有第二次機會
小心「焦土政策」:倘若你必須再回來住,就不要採用焦土政策。
如果不是「這次傳完了就結束了」的話,最好不要把福音傳的像是「你現在不接受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收割麥子的比喻:必須短時間內收完。
※收割果子的比喻:逐漸的過程,需要不斷檢視修剪,只採收那些成熟的
.我們喜歡的傳播型式,是衝突式的宣告,而不是漸進式的勸服。
<你在割麥子或採葡萄>
.我的建議是:由於我們無法確定這就是最後的收成,
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就必須像在採葡萄。
.我們所作的每件事,都應當有一部分是為他們(我們後面的工人)而作。
無論是撒下種子、拔起野草都有價值,在我們的時代作這類工作非常重要,
因為這樣,未來才可能有收成。
.「戰爭與死亡有什麼關係?它不會使死亡更多發生:我們百分之百的人都會死,這個比例並沒有增加。」
魯益師說,戰爭所做到的,是讓我們想起死亡,使死亡顯為真實。
<撒種和讀詩一樣重要>
.「教會之外必有文化生活,無論教會之內有沒有。」
教會不能撒離世界,完全追逐「聖事」,因為世界不會同樣撤退。
他提醒我們:「好的哲學必須存在,如果不為其他理由,也因為壞的哲學需要有人去應對。」
.因為世界在繼續撒種-我們也必須繼續撒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