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書記] 《尊榮父母,帶來祝福》 Ch.10 給父母的禮物:饒恕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
這本書,幫助我們處理與回應與父母的互動,幫助我們看重上帝的誡命
「尊榮父母」本身不是一份知識,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願我們不只是讀書,也真的能夠由心而發,被上帝調整.改變.以致尊榮父母。

----------------------------------------

《尊榮父母,帶來祝福》 Ch.10 給父母的禮物:饒恕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其實是互相傷害的。
在我們要學習饒恕父母之餘,其實我們也需要發現我們也傷害父母極深,需要其饒恕(這是下一章主題)

本章提到許多關於饒恕的原則
包含「不饒恕的藉口」、「錯誤的饒恕觀念」、「關於饒恕的有利事實」、「饒恕的步驟」,都很實用

饒恕別人是自己得醫治得自由的關鍵,這可以幫助我們與人建立關係。
看看耶穌的榜樣,也能夠幫助我們饒恕他人
憐憫他人,相信神叫萬事互相效力,以順服上帝的心帶出饒恕的信心行動
這些,都是幫助我們饒恕他人的傷害的方式。

----------------------------------------

※章節概要

<可怕的悲劇>
※仙蒂的故事(小時候因為玩火燒了房子害死弟弟,造成母親的遺棄與不饒恕)

<我們傷害他們,他們傷害我們>
<饒恕使人得自由>

※不饒恕的藉口
 藉口一:「他們理應受懲罰」
 藉口二:「他們理應自己博取饒恕。」
 藉口三:「他們會利用我的饒恕來控制我。」

※珊蒂的故事(互相傷害)

<饒恕不是…>
※饒恕的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一:饒恕就南寬恕或縱容一個人的罪。
 錯誤觀念二:饒恕就是忘記一個人的罪。
 錯誤觀念三:饒恕就是否定你曾經感受痛苦、傷害和憤怒。
 錯誤觀念四:饒恕就是得隱忍自己的悲傷。
 錯誤觀念五:饒恕意味馬上、全然地和好。

<看看神的榜樣>
※有關饒恕的四個有力事實:
 1.饒恕擁抱施害者
 2.饒恕就是接納
 3.饒恕就是放棄懲罰的權利
 4.饒恕以現實為基礎

<饒恕的步驟>
※饒恕的步驟
 1.個人安靜 
 2.為父母感謝神
 3.列出傷害的清單
 4.在禱告中,放棄懲罰父母的權利
 5.與親近朋友分享此過程
 6.未來當懲罰父母的試探再出現時,先承認這種感覺,然後再度放棄懲罰他們的權利
 7.若你認為有必要直接面對父母,先尋求明智的建議
 8.以美好回憶代替傷痛的回憶

<憤怒逐漸吞吃我>
※梅莉莎的故事
<「人類環境災難」的希望與治療>


----------------------------------------


.起先孩子是愛父母,後來就論斷父母,卻幾乎很少有人饒恕父母。

.心裡的清潔活動代價高昂,可能得努力多年。
 即使如此,所受的影響也無法完全消除,
 受害者終身都會感受到這些傷害,甚至延及子孫。

.聖經上寫得很清楚,無法饒恕或接受饒恕,會帶來心中的憤怒、怨恨和苦毒,
 若任其自然,這些感覺會摧毀我們的人際關係。

.只有饒恕才可能建立長久的關係,
 只有和好及重修關係才能帶來希望,使我們超越傷害,尊榮父母。

<可怕的悲劇>

※仙蒂的故事(小時候因為玩火燒了房子害死弟弟,造成母親的遺棄與不饒恕)

.仙蒂瞭解自己的確犯了可怕的錯誤,但母親豈可不認她?


<我們傷害他們,他們傷害我們>

.仙蒂選擇饒恕母親,因而可自在地嘗試與母親和好,她心中有平安。
 但母親選擇不饒恕仙蒂,把女兒放逐在外,導致自己只能過著為憤怒和苦毒所扭曲腐蝕的生活。

饒恕與不饒恕的差別之大。
差別之處在於,
當你願意饒恕時,其實你是放你自己一馬;
當你不願廳饒恕時,你以為你在懲罰對方,事實上你是在懲罰你自己。

.饒恕永遠是得醫治的關鍵。

.孩子不饒恕父母有許多原因,或者更貼切地說,有許多藉口。

※不饒恕的藉口
 藉口一:「他們理應受懲罰」
 藉口二:「他們理應自己博取饒恕。」
 藉口三:「他們會利用我的饒恕來控制我。」

.通常你要報復一個人,就是透過你如何對待他。

※珊蒂的故事(互相傷害)

.我們懲罰他們,因為我們被傷害得很深,充滿了憤怒,我們也要他們親自體會其中的水深火熱。

.珊蒂的母親惹她生氣,因而珊蒂就以沉默作為報復,
 這樣的行為增加彼此的緊張,因而母親的反應是再度傷害珊蒂,
 這在珊蒂心中點燃更多的怒火,使她對母親發出嚴厲的批評。

這就是仇恨、互相傷害所帶來的無限循環。
所以,走出這個環境,別讓怒氣、憤怒、彼此傷害,成為我們人際間的破口了



.想要懲罰父母絕對是個必輸的選擇。


.對於父母理應自己博取饒恕的想法有兩個問題存在,
 第一,傷害你的父母可能永遠無法彌補他們對你的傷害;
 第二,你為何把控制情況的主權交給他們呢?

為何要把主權交給別人呢?
不要把快樂的主權、平安的主權,放在別人身上。

.饒恕使我們不須付出憤怒、怨恨的代價,也不用浪費精神。

.懼怕是源頭,這也就是為何人不努力解決問題,
 我們覺得自己太脆弱了,無法面對可能再次受傷害。
 因為如此害怕被拒絕,所以寧可活在懼怕當中,也不去面對傷害我們的人。

.受恐懼探制導致無法去愛,約翰一書4:18說: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的完全。」



<饒恕使人得自由>

.饒恕是個選擇,可使你擺脫傷害和憤怒的循環,自由開創新未來。

.「饒恕將我們從不公平的田去釋放出來,提供我們開創公平的嶄新可能性。」

.路易士.史麥迪寫道:
 「不公平的錯誤已造成,那是無可避免的過去,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留在過去,也可使過去的錯誤繼續累積加乘。
  若我們不饒恕,唯一的出路便是報復對方,但報復把我們鎖在過去,讓我們註定要不斷重復過去的錯誤。

.以饒恕打斷苦毒及衝突的循環,可讓你們的關係重新開始。

.饒恕讓彼此對光明未來有所盼望。

.若你對父母心懷苦毒和憤怒,任何想孝敬他們的意圖都會受阻,因為孝敬和愛會被憤怒、失望和未被滿足的期望囚禁住。

.真正的孝敬需要我們誠實地處理對父母的感覺。



<饒恕不是…>

※饒恕的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一:饒恕就寬恕或縱容一個人的罪。
 錯誤觀念二:饒恕就是忘記一個人的罪。
 錯誤觀念三:饒恕就是否定你曾經感受痛苦、傷害和憤怒。
 錯誤觀念四:饒恕就是得隱忍自己的悲傷。
 錯誤觀念五:饒恕意味馬上、全然地和好。

.「我無法饒恕你」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我拒絕饒恕你」

.饒恕意味我們記得某人的冒犯,但選擇放棄處罰這人的權利。

.覺得不能饒恕一個人並非虛偽,饒恕本是信心的行為,始於意志的行動,
 你的感覺需要時間才能慢慢跟上你的決定,即選擇饒恕父母。

.你需要表達悲傷,你需要承認痛苦的存在,並開放自己和另外一個人一起處理痛苦。

.和好需要時間,也需要雙方努力恢復信任才有可能。
 然而,其過程所需的成熟度和謙卑態度,也許你父母(或你)並不具備。


<看看神的榜樣>

.將軍說:「我從不饒恕任何人。」
 衛斯理回答:「那麼我希望你永遠不犯罪。」


如果我們不願意饒恕別人,那麼,又憑什麼要求別人需要饒恕我們呢?
而,如果我們不可能不犯罪不犯錯,我們不可能不需要別人的饒恕的話,那我們又怎麼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不饒恕」呢?


※有關饒恕的四個有力事實:
 1.饒恕擁抱施害者
 2.饒恕就是接納
 3.饒恕就是放棄懲罰的權利
 4.饒恕以現實為基礎

.基督饒恕傷害祂最深的人;不僅如此,祂在他們還在傷害祂時就饒恕他們,他們並未努力博取祂的饒恕。

這一段大大讓聖經上「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顯明了」更加地具體

.你的罪對聖潔的神來說是直接的侮辱和褻瀆,然而祂還是饒恕你。

.神非常渴望與你建立相交關係,所以祂主動饒恕你,而沒有等到你自己努力搏取饒恕才那麼做。

.你永遠無法靠自己的努力贏得饒恕。

.饒恕你的父母就是免他們欠你的債,但並不意味免除他們其他部分的責任。
 你的父母可能要努力重新獲取你的信任,
 事實上,你必須面對他們得罪你之處,可能的話告訴他們你的一些要求,以便他們恢復與你的關係。

.瞭解意味以基督的眼光來看一個人,憐憫意味以基督的心為心,饒恕就是免除別人的債,正如基督免除我們的債一樣。


<饒恕的步驟>

※饒恕的步驟
 1.個人安靜 
 2.為父母感謝神
 3.列出傷害的清單
 4.在禱告中,放棄懲罰父母的權利
 5.與親近朋友分享此過程
 6.未來當懲罰父母的試探再出現時,先承認這種感覺,然後再度放棄懲罰他們的權利
 7.若你認為有必要直接面對父母,先尋求明智的建議
 8.以美好回憶代替傷痛的回憶


.「神讓我看到地上的父親只是個有年老身體的小男孩;
  像大部分的人一樣,這個小男孩想我行我素。
  一旦我看到他外表底下的另一面,我明白也許我不喜歡他的行為,但我真的很愛他。
  驚喜的是,這意外的發現讓我能饒恕他。」

這段很不錯,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成熟,
放下先入為主的「他本來就應該...」而未達到我們的期望,也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容易饒恕別人。
也許,有的時候我們無法饒恕人,是因為我們在對方身上放了不合宜的期待所致....
我們會期待一個沒學過微積分的國小學生幫我們解一題微積分數學題嗎?
如果我們因為他(國小學生)不幫我們這個忙就大大生氣,「不願饒恕對方」,這又合理嗎?
同理,我們對其他人的期待,到底是否又真的「合理」呢?

.因為要讓自己不分心,真正安靜下來往往就不只需要一個小時。

.信心能得神的喜悅。為你的父母感謝神!
 這並不是說你得有感恩的感覺,這是一個信心的行動,你憑信心對神說:「謝謝你給我這樣父母。」


有很多時候,信心的行動與感覺是不同步的。這不是說虛偽,而是說我們的感覺還沒跟上。
『你的感覺需要時間才能慢慢跟上你的決定』


.我朋友結論道:
 「我相信因為我爸(酗酒)和我媽,我變成較好的父親、丈夫和較好的人。祂使萬事都互相效力。」

父親酗酒或是父母離婚,這樣子的狀況也許很難讓我們感謝神
但,如果我們相信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的話,
那麼,我們還是有辦法用正面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不容易的,不是嗎?

面對「命運式的困境」,我們的眼光,到底是相信「我是個不幸的人」,還是相信「神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呢?


.到某個階段,你需要有意識地選擇不去想負面的回憶。


<憤怒逐漸吞吃我>

.你的角色是要處理你對父母的反應,而非他們對你的反應。

※梅莉莎的故事


.她說:「媽,我真的很希望我們能像朋友那樣;
     我快要獨立自主了,我知道沒有你和爸,我今天不可能在這裡,
     但我一直在想是否有一天,我們能走出母親和女兒的角色,試著更像朋友?」

 「我們不可能當朋友」她母親回答:「只要你活著,我的任務就是當你母親。」

.梅莉莎說她與基督的關係給她很大的自由,因為確信神愛她,讓她不必處處需要母親的贊同。

.「關鍵在於瞭解神饒恕我這麼多,並體會祂在我生命中的恩典。」她說。
 「我瞭解憤怒只是逐漸吞吃我,唯一能去除憤怒的方法是在禱告中將它交給神,並且把神給我的恩典也給母親。



<「人類環境災難」的希望與治療>

.除了饒恕父母之外,你也許需為自己錯誤的行為尋求父母的饒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