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書記] 《尊榮父母,帶來祝福》 Ch.07 尊榮父母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
這本書,幫助我們處理與回應與父母的互動,幫助我們看重上帝的誡命
「尊榮父母」本身不是一份知識,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願我們不只是讀書,也真的能夠由心而發,被上帝調整.改變.以致尊榮父母。

----------------------------------------

《尊榮父母,帶來祝福》 Ch.07 尊榮父母

這一章提到許多「感到與父母的互動有鴻溝的原因」,並且鼓勵我們,檢視自己的內心,
讓耶穌基督進到我們裡面,來做一次「大掃除」,破除那些封印已久,不願面對的難處。

「失落的信仰」
「對父母不當的眷戀」
「報復的慾望」
「恐懼」
「驕傲」
「不公平的期待」
「自私」
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好好自省與面對的

我看完的心得是:「別再自義了,好好思想,認真面對上帝,以及『孝敬父母』這件事吧」

----------------------------------------

※章節概要

<藉口、藉口>
※一號房:失落的信仰
※二號房:對父母不當的眷戀
※三號房:報復的慾望
※四號房:恐懼
※五號房:驕傲
※六號房:不公平的期待
※七號房:自私
<他不認得自己的兒子>
<自私及忽視誡命>
<給媽媽的玫瑰>

----------------------------------------

.那時她覺得父母沒有彈性、難以理解-但有哪個小孩不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如此呢?

他們要女兒擁有自己年輕時未擁有的東西,可是女兒卻棄之如敝屣。
 不過他們還是支持她,繼續幫她付學費。
 然而女兒是否視父母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

我們所看重的,被人視為無物;
我們所努力爭取來的,被人視為理所當然,這是多大的傷害呢?

.她仍然無法甩掉父母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的感覺,這種感覺深刻得令她無法理解。

為什麼她一直定睛在他們的錯誤,而不注意他們做對的部份?

.當電話打來時,她會因父母在世時早該說而未說的話後悔。

<藉口、藉口>

.就像多年前我還是大學生時一樣,雖然我已讓神住在我生命中多年,
 但卻只讓祂管理部分生命,經過多年冷漠的青少年時期,最後才開始靈命成長。

.很多人都已宣告他們這些房間「謝絕參觀」。或許現在該是打開門鎖,讓基督做些「年度大掃除」的時候了。

※一號房:失落的信仰
※二號房:對父母不當的眷戀
※三號房:報復的慾望
※四號房:恐懼
※五號房:驕傲
※六號房:不公平的期待
※七號房:自私

.我們無法忽略神要我們孝敬父母的誡命,但謹記在心與付諸行動則完全是兩回事

空有「孝敬父母」的心卻沒有行動,是不夠的。

我們常常活得好像神不存在,或好像祂對我們的生命無實質權利,因此,人變得無信仰,無委身;
 沒有委身,關係將枯萎而死亡。

.(我們)拒絕信仰系統,因為信仰阻礙我們縱情享樂。

.(美國的調查2000美國人)
 13% 的人相信所有的十誡
 40% 的人只相信十誡中的五誡。
 我們最珍貴的標準,現在已成了複選題,隨你選擇!!

這其實是相當的嚴重啊....就像是,如果法律條文列出來,結果人們只選擇性地挑自己喜歡的守,那還得了呢?

.神不是給我們十個建議,而是給我們十誡。

.如果一個健康的國家要有生氣勃勃的家庭和充滿平安的人民,就必須遵從命令。

.我們需要神,單靠自己是不足以上天堂的

.整個國家內,到處都有學生畢業,而且說要『向前進』。
 我關心的是,大家是否知道「前進」到哪裡?
 回家的路已鋪好,然而「前進」不是回家倚賴父母。

.對已婚者而言,離開父母意謂著丟棄對父母的依賴,將信任、忠誠和依賴轉移到配偶身上。
 若繼續在情感上、經濟上依賴父母,尋求認可,不但破壞婚姻關係,也羞辱父母。

 對單身的成人而言,離開父母的過程不似已婚者那麼容易界定。
 不過,仍有個明顯的界限,那就是單身者負擔起自己生活的責任,不再依賴父母。
 
 不管你是已婚或單身,你長大成人,為自己的關係和承諾負責就是孝敬父母。


※一個父親看到成鳥不斷將幼鳥丟到樹下的故事

.不管結婚或單身的成人,都要確定是否利用了父母的慷慨,因而羞辱了他們。

.當你適當地孝敬父母,相對應的事就發生-父母開始承認你是成人。

.拒絕孩子離開 或著孩子拒絕離開,這個「房間」需要完全清掃乾淨,才能真正且適當地孝敬父母。

.對一些孩子而言,報復父母唯一可行的方式是不愛父母,不孝敬父母。

相信我們的父母也清楚他們在扶養我們過程中的失誤,也許比你我想像的還多。

其實他們一定知道,他們甚至比你還生氣,還自責,所以,夠了!別再指責他們了好嗎?
他們的難過是不太會讓我們知道的,但,他們的傷心,卻往往是比我們還要痛心的......

.若是你正懲罰父母,你必須及時下決心:
 你是否要繼續讓苦毒及憤怒控制未來,或者要原諒父母而獲得釋放?

<他不認得自己的兒子>


※父親病重不認得自己的孩子的故事
=>想像一下羅伯漢心中飛過的思緒:我丟下一切,花幾百塊美金搭飛機來看父親,他卻連我都不認得!

.尊榮父親就是榮耀神,不管他是否得到父親的贊同,他知道這樣的行動討神喜悅

恐懼是種情感上的痛苦,會使關係癱瘓。

.孝敬需付上時間和金錢的代價,但主要是要付上感情,
 也許對你而言,付上感情的代價意謂著要面對深沉的痛苦,似乎不值得這樣做。

在我們這個強調獨立自主生活的時代,孝敬父母,我們是否真的願意付上代價呢?


.(恐懼)也許是因為 害怕面對自己的情感,害怕自己可能氣得失去控制,或者害怕為自己的感覺負責。
     或者害怕父母不理會,或貶低我們孝敬他們的努力

.你必須讓耶穌基督完全進入你這個房間,才能釋放你所有的恐懼。
 事實上,神命令我們要將所有懼怕交給祂:「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
 列一張與父母有關的恐懼清單,透過禱告,將這些懼怕「卸」給基督。


驕傲是很多人無法孝敬父母的原因,他們不願謙卑自己,不願負起過去冒犯父母的責任,
 就是過去以疏忽、被動、叛逆或殘酷論斷得罪了父母。

.有時我們不認罪是因為不想丟棄罪,坦誠錯誤意即承認我們不能再繼續犯罪。

.除非你願意謙卑自己,否則你與父母的關係永遠無法深入。
 真正的謙卑可醫治與父母疏遠的關係,而且祭正的謙卑絕對必要。


-------------------------------------

※以下短文出自《深情告白》(Inside Out)

.許多人擁有很好的父母,我也是,我們都深深感謝他們。
 但我們所渴望的,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無法提供,那就是完美的愛:
 總是體諒、善體人意的愛,甘願犧牲,且每一刻都關心我們幸福的愛,
 不要愛到讓我們感受到負擔,但要強烈到足以不退縮地處理我們的過錯,
 還要聰明偌足以在每個人生的十字路口引導我們。
 沒有任何父母能達到這種標準,但是我們卻不接受低於此標準的做法。
 然而因為每個孩子都自然而然向照顧我們的父母索求這樣的熱烈渴望,所以每個孩子都很失望。

-------------------------------------

我們是否真的對我們的父母期望太高,要求太高?
別把我們的成長環境套在他們身上,我們有幸學到很多東西,但在他們的時代,他們可能連溝通、傾聽都沒機會學習與練習....

.我們必須轉向神求這迫切需要的完美的愛,祂是我們唯一能有的完美天父。

.研究顯示
 75% 的人住在與父母相隔只有幾分鐘的地方,
 23% 相隔幾小時
 只有2%的人要開好幾天的車才能探望父母。

 但為什麼我們還是很少探望父母?

 自私。


※一些很棒的自省(自私?)問題
★我們對父母的注意及優先順序,是否與我們對嗜好、運動及休閒同等重視?
★我們所有的休假時間都花在其他地方,或者保留一些與父母共渡?
★我們是否能技巧地抽出時間去探望父母,如同找時間購物、訪友或打一場高爾夫球?

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少把父母排在我們的優先順序中呢?

.孩提時期,我們自然是接受者而非給予者,長大成人後,卻又自私地不負起我們與父母關係的責任。
 當然這需要很多努力,但父母需要我們成為給予者。

<自私及忽視誡命>

.很多人都渴望和父母建立有深度、有意義的關係,像和最親近朋友的關係一般。
 但很多人卻又不願捨己付出時間、精力和關注;然而這種關係確實需要犧牲。

我們已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父母的錯誤,現在該是想想他們做對的事,進而尊榮他們的時候了。

<給媽媽的玫瑰>

-------------------------------

※小故事 給媽媽的玫瑰

我有兩週的假期,我計劃去佛羅里達,跟一些老友開派對、泡馬子。
我打電話給住在田納西教堂山的媽媽,她問:「你要順道回家嗎?」
「不,行程太趕了,沒有時間,我過一、兩個禮拜再回去。」

經過喬治亞,記起當天是媽生日,我走進花店,想訂一些花請花店送去給她。

一個小男孩正要離開,面露愁容。
「怎麼啦,小朋友?」
[ 我想買些花送給媽,一年沒見她了。我現在跟奶奶住。
 今天是媽的生日,我答應送她玫瑰。
 可是我只有十分錢,想要買五朵,因為我正是五歲,而媽最喜歡玫瑰。 ]

我心受感動,「算我的。」我告訴賣花女士。

我訂了一打玫瑰送給在田納西教堂山的媽媽,一轉身,男孩已消失,然後又衝回來說:「謝謝你,先生。」

我坐進車中,開往佛羅里達,再次看見小男孩,他在墓園的一個墳墓旁。
我停車,小男孩說:「我媽就在這裡,她在這裡已經一年,我常跟她講話,她要謝謝你送的花。」

我必須快點走,我折回花店問:「那一打玫瑰送了沒?」
答案是「還沒。」

「沒關係,我自己拿回去就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