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本書,書名叫做《做吧,別遲疑!》,英文版名稱為《Just Do Something》
這是一本幫助看重『尋求神旨意』一事的弟兄姊妹們
在面對『尋求神旨意』一事時,能有更合宜的觀點,與注意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盲點
個人覺得,是本相當棒的書!
這本書惠我良多,所以也想要做做書記提醒自己,於是,書記整理就這麼誕生啦!
本書的書記只是個人的重點筆記,另外也會適時地加入自己的一些主觀回應與看法
因為我的書記幾乎都是佳句摘錄
書本上連貫性的思考脈落或著是故事例子,這些我沒辦法整理起來,而那些又很重要
所以
強烈推薦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們,一定要自己去買書來看喔!
希望大家也都會喜歡這本書!
PS:摘錄下來的書記句子都是try 認為很棒的內容
灰色的字為try 自己的補充、條列項目大多為書本內的項目綱要
至於粗體與其他顏色就是try 自己在摘錄中覺得重點中的重點囉
------------------------------------------
§《做吧,別遲疑!》Ch.03 關於方向的挑戰
※作者整理的「為什麼基督徒想要尋求神的旨意」的五個理由:
1.我們想要取悅神
2.我們天生就很膽小
3.我們想看到計劃的完美實現
4.我們擁有太多選擇
5.我們太過懦弱
●1.我們想要取悅神
=> 如果神要我們選A,我們希望我們真的選了A,而非因為不敏銳神而選了B。
.我們想做合神心意的事,這是件好事。
.即使我們想分辨神旨意的用意可能是很好,
但我們真的應該停止讓自己過度地將所有決定屬靈化,徒增自己的痛苦。
我們那受到誤導的敬虔,使得跟隨神變得過度神秘化,而那不過是庸人自擾!
●2.我們天生就很膽小
=>除非先知道所有狀況,否則拒絕做決定,因為怕出錯!!
.有些基督徒想尋求神旨意的用意甚佳。
只是他們太過謹慎,變得有點懦弱。
這類的基督徒需要勸誡,但他們也需要我們耐心地幫助他們。
●3.我們想看到計劃的完美實現
=>希望事事順心,心滿意足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生活得太順遂,於是開始在尋找人間天堂。
天路客應有的態度在我們身上已消失殆盡。
.如果你認為神應許的是一個有如五星級飯店的今生,
那麼當你必須面對人生正常的掙扎時,你會備感煎熬。
但假如你記得神給人的應許是:我們都是天路客,
並且這世界感覺起來或許比較像沙漠、甚或是監牢。
那麼,你很可能會覺得人生出乎意外地開心。
.信靠耶穌不保證事事順心。
光有信心並不保證你的人生(或你周遭親友的人生)只會充滿各式各樣的糖果棒。
人生不總是樂趣無窮,我們也不應該如此期待。
.成績的通貨膨脹:
當我們表現平庸時,我們就備受讚賞;
而且,我們的小缺點,早就透過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及通俗心理學而得到診斷,避掉了責任。
.總地說來,我祖父母那一代對家庭生活、事業、娛樂及婚姻所抱持的期待,就比我們少得多。
現代人似乎的確對「美好的生活」期待甚大
.我們什麼都要,而我們唯一向神要求的,就是要神向我們顯明正確的道路。
.當我們一結婚,就期待擁有美好的性生活、無比美滿的家庭生活、
娛樂冒險、文化體驗,以及工作上的個人滿足。
※去問一下祖父母,看他們是否滿意自己的工作。
他們很可能會瞪大眼睛看著你,彷彿你講的是另一種語言,因為你說的話根本令人費解。
滿意不是他們的目標,有東西吃和忠心才是他們的目標。
※作者祖父的觀念:
「有些事…就直接去做吧。」
當你一邊做事一邊與神同行時,你也不會耗費大量時間,想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那些事情。
我想如果你一直很忙,一生都在工作,那麼你根本沒空擔心自己是否滿足。
.為了抗衡「讓你夢想成真」那類的畢業演講,我們需要更深刻地被提醒,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對人生期待過高。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在地上過著天堂般的生活,接著就會因為這地上太不像天堂而感到失望。
對來生的獎賞,我們幾乎已無所渴望,因為我們期待今生就得到這類的獎賞。
.當人生每個體驗及每種情況都必須令人感到付出得有價值,並且能讓我們步上心滿意足的道路時,
突然間關於我們該住哪裡、該買什麼房子、該選哪間宿舍、該不該選用磁磚或薄板就顯得重要性十足了。
.若我們不過度關注「心滿意足」這件事,我們多數人都會更感到滿足。
●4.我們擁有太多選擇
=>選擇太多,選錯的壓力太重
=>不願承擔失去那些「沒有選到的選擇」=>不願意負責與失去!
.諷刺的是,他們(老一輩的人)完成的事情比較多,因為他們能做的事情沒有這麼多樣化。
.現在的我們,很少人可以想像自己自願地用「責任」這種過時的觀念,
來限制我們的獨立及減少我們的選擇機會。
這種結果導致機會不斷湧現。
.在某些國家,有些百姓苦於選擇太少;
但在美國,我們的選擇卻太多。
.我的直覺是,我們這麼沉迷於明白神旨意,原因多半出於我們因為選擇太多而壓力過重。
※史瓦茲教授關於大學學生的觀察可謂一針見血,這也出自我的親身體驗。
「他的觀察是,他教的學生都有多重興趣及能力。
他們都有一大堆的才幹及機會。
世界對他們敞開了大門,但他們非但沒有因這種自由而狂歡,多數還覺得很痛苦。
他們被迫在彼此互相排斥的興趣中找尋方向:
要賺錢卻又要改變世界、
要挑戰自己的心智卻又要釋出創意、
要專注於工作卻又要留時間給家人、
要馬上定下來卻又要出國旅遊一陣子、
要開始事業卻又要試試另一種實習工作、
要住在喧囂的城市卻又要在鄉間休憩、
要馬上上班卻又要繼續進修......」
這真的是現實下的狀況,也是個可怕的狀況啊......
※史瓦茲作了一個很好的結論:
「我長大以後要做什麼?」
…也有很多學生並不急著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只是讓一切順其自然。
我很難不下這樣的結論:
『如果我的學生不這麼有才華;
如果他們能夠對家人多一點關注,義無反顧地搬回家和親人同住;
甚至從事像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穩定工作,我想他們會過得比較好。』
如果他們的機會較少、限制較多,一些必須要做取捨的部份就會自動排除,
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自我懷疑,更不必大費周章地把抉擇合理化,
而且一旦做出抉擇,也比較不會有那麼多事後的批評。」
.我最害怕的就是,當今,在面臨的所有選擇當中,大家最不會想到的就是:
「在當地教會,我如何能最有果效地服事並多結果子呢?」
我懷疑,今天的人可以獲得各式各樣的選擇機會,
並無益於訓練出多才多藝的基督門徒,
反倒使得基督徒避掉了長期的責任,減少他們能發揮的長期影響力。
如果選擇變多所帶來的結果反而不如從前,那這樣子的自由權似乎就......
.我們總是在想什麼選擇會更好,或著換某樣東西或某個人會更好。
「決定」一詞來自於拉丁文decidere,意思就是「切斷」,
這正可以解釋為什麼現金要做決定會這麼困難。
我們忍受不了切斷選擇的想法。
如果我們選擇A,我們就覺得會因失去了B、C和D而痛苦。
因此,每個選擇都比不選擇感覺來得更糟糕。
這個「選擇A=失去BCD」的比喻,如果拿男女關係來比喻就更清楚了....
有些人遲遲不願意結婚、定不下來、只想搞暖昧,就是因為不想被愛情婚姻給『綁住』啊....
因為他們覺得選擇了A,失去的更多......
.我鼓勵大家少點掙扎,早點為神做些正事;
並且最重要的是,停止年復一年地用屬靈的術語作掩飾,
而事實上卻是在瞭解神旨意的探索過程中,不敢承認自己在逃避,且沒有能力做決定。
.我們這麼熱切地想知道神的旨意,很可能並不表示我們有一顆急切想要順服神的心,
而是我們的腦袋正被所有需要做的決定搞得昏頭轉向。
我們真的想知道神旨意,如果上帝告訴我們了,譬如「去非洲宣教」這類我們從沒想過的事 我們真的就能夠順服嗎?
●5.我們太過懦弱
=>我們不敢面對未知的未來,不願放下「預知未來」的安全感與欲望
.有時候當我們祈求神顯明旨意時,我們的禱告就像個懦夫一樣:
「主啊,告訴我該做什麼,好讓壞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也讓我不用面對危險或是未知的一切。」
※參考「以斯帖」的故事中,以斯帖第一次的回答與後來的轉變
.她(以斯帖)沒有得到任何的應許,得知未來將會如何。
她所知道的就只是,拯救她的同胞是件好事。
祂並未告訴她照著去做,會發生什麼事,或著讓她知道要怎麼做才能確保成功。
她得為神冒險。
「我若死就死吧!」是她充滿勇氣的呼喊。
.以期帖並未等了數週或數個月,試著分辨神對她人生的旨意,然後才去行動。
她只是去做一件對的事,即使沒有得到從神而來任何特別的語話,她還是勇往直前。
.我們不為神冒險,因為我們一心想得到安全、穩妥、且多數的人,只著眼未來。
.我們的禱告,多半落在兩種類別中:
A.我們祈求神讓一切順利。
B.我們求神讓我們知道一切都會順利。
雖然這麼說聽起來很糟糕,不過我們好像真的還蠻常進入這樣子的狀況....
在痛苦或是困難中,常常求的是「主啊,把困難挪開、健康回來」
而非是「主啊,請給我面對困難所需的智慧信心能力與勇氣」
或著是「願你的旨意成就!」
.我們所祈求的,不是聖潔、公義、或對罪的自覺。
.神並不希望我們沉溺於未來,因為告訴我們未來不是神採取的方式。
祂的方式是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藉著更新我們的心懷意念來轉變我們。
.我們應該開始尋求神自己,尋求祂的屬性及祂的應許,
並因此可以有信心,為著祂的名來冒險。
.我們對神的命定有信心,我們就能徹底地委身於祂的意願,
並且對祂定意的方向被隱藏而不至於感到擔心。
.神不冒險,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冒險。
.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這代表放下我們貪得無厭的欲望,
那種在我們還沒走到那一步之前,就想讓我們人生的每一個層面、
甚至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眼前先確定下來的欲望。
.神正常的運作方式,不是提早讓我們知道這個計劃;
或許在回顧時會知道,但提前顯明的情況,則少之又少。
.我們可以停止乞求神讓我們預知未來,開始好好地過生活及順服祂,因確信祂掌管明天。
6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