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本書,書名叫做《做吧,別遲疑!》,英文版名稱為《Just Do Something》
這是一本幫助看重『尋求神旨意』一事的弟兄姊妹們
在面對『尋求神旨意』一事時,能有更合宜的觀點,與注意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盲點
個人覺得,是本相當棒的書!
這本書惠我良多,所以也想要做做書記提醒自己,於是,書記整理就這麼誕生啦!
本書的書記只是個人的重點筆記,另外也會適時地加入自己的一些主觀回應與看法
因為我的書記幾乎都是佳句摘錄
書本上連貫性的思考脈落或著是故事例子,這些我沒辦法整理起來,而那些又很重要
所以
強烈推薦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們,一定要自己去買書來看喔!
希望大家也都會喜歡這本書!
PS:摘錄下來的書記句子都是try 認為很棒的內容
灰色的字為try 自己的補充、條列項目大多為書本內的項目綱要
至於粗體與其他顏色就是try 自己在摘錄中覺得重點中的重點囉
------------------------------------------
§《做吧,別遲疑!》Ch.04 我們那有如魔術八號球的神
.對神旨意的傳統理解對我們而言一點幫助都沒有。
傳統上,神的旨意就像是玉米田中的迷宮,只有一個出口,其他出路都是堵死的;
或著就像靶心一樣,神旨意的核心置於中心,剩下的區塊都是次等的選擇;
又或著像魔術八號球玩具,我們得一直搖晃著機器,直到某個普遍適用的答案浮現出來。
這種理解對做決定沒有好處。
這種理解對我們的成聖也沒有好處。而且有時候,老實說,並不榮耀基督。
※傳統對神旨意的理解所衍生的五大缺失
1.我們傾向於專注在非道德上的決定
=>尋求神旨意的傳統方法,把我們所有的焦點,幾乎都放在非道德的決定上
2.我們的神是不是很狡猾?
=>傳統方法暗示我們的神是狡猾的
3.我需要知道未來
=>傳統方法鼓勵我們預先關注未來
4.不要怪我!
=>傳統方法逐漸剝奪個人的責任、受督責之義務、與主動性
5.這是主觀的
=>傳統想法使我們被捆鎖,受制於無可救藥的主觀主義
●1.我們傾向於專注在非道德上的決定
=>尋求神旨意的傳統方法,把我們所有的焦點,幾乎都放在非道德的決定上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神沒那麼看重的事上(EX:該去哪工作)
卻沒花時間在神看重的的事上(EX:如何工作比較聖潔、忠心、榮耀神)
.神最看重的議題是道德上的聖潔、神學真理的持守、
憐憫、喜樂、作見證、忠心、待客殷勤、愛人、敬拜、信心。
這些是祂最在乎的事情。
但問題出在,我們多半傾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
我們沉迷於神沒有提過、也可能永遠不會提起的事物。
相較起來,在此同時,我們卻只花很少時間在聖經中神早已向我們顯明的一切事物上。
.只要你的動機是正確的,做的事情也正確,那麼你工作上的選擇就不是道德的選擇。
聖經壓根沒有針對我們必須做的每一個決定給予看法。
.我的重點是,我們應該多花一點時間,無論是當醫生或律師,
試著瞭解如何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如彌6:8 的教導);
而該少花一點時間,擔心神想要我們作醫生還是律師。
●2.我們的神是不是很狡猾?
=>傳統方法暗示我們的神是狡猾的
=>神故意不告訴我?神根本就在看好戲,惡整我嘛
.對神旨意的傳統看法,使我們留下一種印象,
就是祂不只向我們隱藏祂的旨意,而且還期待我們想辦法找出來。
因此我們才會沉迷於想知道神定意的方向,最後卻又對神備感失望,
因為祂沒有告訴我們祂到底要什麼。
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對自己很失望,或著我們對神感到生氣,
只因為我們想不通如何瞭解神對我們人生的旨意。
●3.我需要知道未來
=>傳統方法鼓勵我們預先關注未來
=>對未來的擔心,顯出對神的供應不信靠!
.我們對神旨意的著迷,往往顯示出我們不信任神的應許及供應。
.焦慮是:在未來尚未來臨前,就開始活在未來中。
.我們想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而不是滿足於在這趟旅程中單單順服神。
.我們應該謙卑地看待未來,因為我們不能掌控它;是神在操控。
而且,我們應該在看待未來一事抱持著希望,因為是神在掌管,而不是我們。
※我們行事是憑靠信心,而非眼見。
我們冒險,因為神並不冒險。
我們以榮耀神的信心走進未來,
不是因為我們已經預知未來,而是因為神知道未來將如何。
.為未來擔心,它代表著我們的心不能安息在神的應許中。
●4.不要怪我!
=>傳統方法逐漸剝奪個人的責任、受督責之義務、與主動性
=>推卸責任:不是我的錯,是上帝要我這麼做的,要怪去怪神!
.我想離開那裡根本不是神的錯。
關於這個決定,我太太和我向神禱告了很久,我認為那是一個蒙神所喜悅的決定,
正如假如我們留下來不走,祂也會喜悅那個決定一樣。
但這是我的選擇,我要對離開那裡負責。我做了選擇,我做了決定。
.我們需要小心,我們並不是利用神來作一切決定的擋箭牌。
光是因為你已經禱告過,不代表你的決定是不受質疑的
.「神似乎這樣子引導」,比「神這麼告訴我」更表達出我們對神的倚靠。
我覺得這一段真的說的很好,也是我們基督徒非常需要注意的部份
不要用「我已經禱告過了」、「神要我這麼做」等看似屬靈的字句,讓自己逃避責任。
-------------- 小故事 -------------------
作者的一個室友冒險和一個姊妹表白,結果那個姊妹說
「聖靈跟我說不可以跟你交往」「絕對不可以」
結果,這位室友不只感到被那位姊妹拒絕,也感到被聖靈拒絕......
超傷的.....
不喜歡就不喜歡,沒感動沒好感就沒好感嘛,幹嘛推給神,這叫人情何以堪啊......
--------------------------------------
.神的旨意常常被用來作為處理困難人際關係的藉口。
這種讓人逃避責任的基督教術語,是我們該避免的。
.請你不要在自己難解的人際關係中,讓神當壞人。
.做決定很傷神又耗損精力。
我們想要脫身,不想要承擔做決定的責任;
我們覺得,當我們做重大決定時,被動比主動還不受威脅。
.被動是基督徒當中的禍患,問題並不只是我們什麼都不做,
問題是我們對不做任何事感到很屬靈。
我們想像著自己什麼都不做,就是忍耐於敏銳於神的引導。
有時候是這樣沒錯,但也很可能只是我們懶惰。
.毫無疑問地,自私的雄心對基督徒而言是一種危險,
但自滿、無所事事地徘徊、以及偽裝成屬靈的被動也是一種危險。
●5.這是主觀的
=>傳統想法使我們被捆鎖,受制於無可救藥的主觀主義
=>老實說一大點我看不太懂......無法給與簡短的濃縮整理....orz
.人生多數的重大決定,都會讓我們覺得有點懷疑
但這並不表示,主故意不給你平安,為了叫你收回這個決定。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也太過高舉「平安」了
不是說平安不好,但是反我們反而因此,而對於「沒有平安」太過於敏感?
而且,有平安也不代表我們所做的決定就是正確或是上帝帶領的
如果平安只是個感覺,那麼,單單依靠「平安」做決定,可能也蠻危險的。
.神是否真的會讓我們免於一切意外,
只要我們在當天騎馬前,問過的細節夠多、禱告夠用力?
如果我們人生中出了一些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承受額外的感受重擔,
來後悔自己若在事前更清楚分辨神旨意的話,或許本來可避免這些問題?
這段提出了另一個盲點,有時我們過度用屬靈的眼鏡看待生活周遭的一切事
反倒是把一切的不幸或著不如意都怪罪到撒旦、屬靈爭戰、禱告不足、不討神喜悅等事上
如此做只是加深了自己與上帝的距離,而且不見得有實質的幫助(或改變的行動)
嚴格說起來甚至有可能會變成『推卸責任』!
.基督為我們死,要使我們脫離律法捆綁、得著自由(加5:1),
那又為什麼把神的旨意變成另一套律法,使自己受奴役?
.在我們面對每個決定時,不論是多小的事情,
都期待神要透過我們的主觀意識指引方向,教我們做決定;
這樣不只不切實際,也不符現實,只會遭致失望及錯誤的罪惡感。
尋求神旨意不是不好,但如果我們讓這件事情成為絆倒我們的一管道,那就真的是麻煩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