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要※
<「離開」的真義>
<「離開」與「孝敬」並行不悖>
<成全與承諾>
<兩代同住的利弊>
<溝通的態度與方式>
===========================
<「離開」的真義>
.「離開父母」是要結婚的男女,結束過往對父母的依戀和依賴,
轉而為對配偶的依戀並負起責任。
.「離開」是形成「獨立」的一種方式。
.「離開」的那一刻,即是兒女承擔自我生命責任的開始,
也是父母對兒女結束撫育責任的開始。
※一些對『離開』的看法
★地域性上的分離
★經濟上的分離
★心態、心理的分離
.常有一些作丈夫的總愛拿妻子與自己的母親比,這代表丈夫尚未離開他的母親。
若作妻子的仍將信心都寄託在她父母身上,那她就尚未離開父母。
.『離開』並不代表『放棄』或『拋棄』。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有責任在父母健在時孝敬他們。
但是在婚姻的事上,他們卻必須要離開。
若不這樣作,那就不會有真正的婚姻
.不能離開(無力、無法、不願、或不允許),對親子雙方而言,
反而顯示軟弱、缺陷、不健康和不成熟的意義。
<「離開」與「孝敬」並行不悖>
.「孝敬父母」既不會在「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的時候自動消失,
亦不應在某一時刻而終止(除非死亡臨到)。
.『離開父母』這話的重點是脫離與父母以往的那種關係,負起對配偶的責任。
『孝敬』父母就是向父母致以敬意,承認父母養育深恩是自己永難回報的。
.當兒女有能力獨立照顧自己的時候,才真正有能力照顧父母,而且能照顧得更好。
<成全與承諾>
.「成全」一詞所顯示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捨己」。
「捨己」的內容包含了:放下自己的願望、不介意自己的喜好、不重視自己的需求、
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以及不要求對方成為自我的目標等。
.「就父母成全子女的「離開」而言,是要幫助他更加剛強、勇敢、堅毅、負責,
以及滿足他在配偶身上所能獲得的「滿足」
就子女「離開」父母而言,其意義決非自此一走了之。
子女能夠獨立自主並成家立業,讓父母卸下了大部分的負擔和責任,
這對逐日老化的父母而言,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生命中另一個嶄新的契機。
成熟的兒女以最妥善和恰當的方式照顧年老的雙親
(好比尊重父母的生活、使父母不為生活擔憂、讓父母活得快樂有尊嚴)
亦是「離開」之時所應作的「承諾」
.「承諾」所提供的「安全感」是成熟也是有智慧的。
沒有任何一個年齡的人說他不需要「安全感。
.當兒女向父母「承諾」往後的婚姻生活不但不讓父母憂勞,
且仍繼續以不改變和配合積極行動的愛(照顧和責任)去愛他們時,試想,父母的心會如何?
<兩代同住的利弊>
※兩代(或以上)同住的優點
1.能有頻繁的溝通和彼此瞭解的機會
2.彼此便於照顧與分享
3.節約物資消費資源(如:租屋、購屋、購置傢俱的費用)
4.因彼此「分工」與「合作」而節約人力消費資源(譬如:家務、夫妻臨時需要有人照管孩童等)
※兩代(或以上)同住的問題:
1.頻繁的接觸並不保證能建立美好的關係
2.同住並不能保證獲得平衡的經濟效益
.當任何一方無法以理性的態度,去承認和接納那個存在的迥異之時,
雙方皆難以避免陷入情緒的騷動和不安,因而影響對事和對人的正確看法。
.當情緒出現,真要去實踐那些愛的教訓(愛的真諦,如愛是恆久忍耐)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因人畢竟是有罪和自私的)。
因此,當我們選擇多代同堂時,大家不妨先做好溝通。
每個人對接納他人的差異都應先具理性的認知,
好教彼此在結合「理性愛」和「情感愛」之下,能達成美好以及合神心意的運作和結果。
.兩代(或以上)之間不妨坦誠佈公、平心靜氣地針對問題(是否同住)作一番理性、實際的商議。
.因為我們都是罪人(要一直認清這一點),
所以何任人都無法保證自己或別人每時每刻均能付出最屬靈的忍耐、包容、捨己和不自私,
而當無法勝過罪的試探時,姻親之間所產生的困擾(從一點小小的「心結」開始)皆可能變為最棘手的問題。
是啊,一定要認清,我們一直都不是那麼完美的。
.所謂的「忍」並非為真正的寬容,通常是「壓抑」。
<溝通的態度與方式>
※一些溝通的建議(略)
基本上就是找好的時機,表達感謝,表達想法,表達能力,承諾對父母的愛,樂意聆聽
.不要一味認定父母在無故阻撓或刁難。
給父母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和你分離的隱痛,是非常重要的。
.常見的父母面對子女「離開父母」的情緒變化:
敬懼->抗拒->傷感->矛盾->接納->適應->復元->享受
-----------------------------------
※討論問題
01. 聖經所言「離開父母」,這和中國社會之孝敬父母的觀點有何一致或衝突之處?
02. 試從個人家庭狀況和觀點,分享結婚子女如何具體地表達對父母的孝敬。
03. 試依個人家庭狀況,分享自己未來在「離開父母」的事上,所可能會面對的問題與困難
(即:心中所顧慮的、擔憂的人或事的種種)
04. 試分享二人若決定於半年至一年後結婚,各人的現實狀況(如:經濟能力、家庭狀況等)
對於自組小家庭有怎樣的準備否?個人最需要獲得何種幫助?
05. 倘若未來的姻親(某一方或雙方父母)尚未信主,結婚子女當如何同心合神心意的方式來對待姻親父母?
各人有何心理準備或具體的計劃?有任何擔憂之處嗎?需要怎樣的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