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尊榮父母,帶來祝福》一書中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見幫助他人教敬父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
瑪麗的故事 From 《尊榮父母,帶來祝福》 Ch.16
我和女兒娜達莉曾到一所安養院陪伴老人,院內有一位年齡很大的女士叫瑪麗,
她脾氣很不好,又愛嫌東嫌西,結果大家都儘可能地避開她。
然而在主的安排之下,我開始試著瞭解她,和她成為朋友。
可是,我越親近她,她就越疏遠我們
和女兒前往拜訪時,她還會口出惡言,有時甚至掉頭就走。
當然我們不會因此就垂頭喪氣,仍舊試著多方摸索,看看能不能找出一個方法,表示我們的關心。
有一天我問瑪麗,有沒有什麼東西她很喜歡?她從眼角打量著我,然後說:「我喜歡牛奶糖,喜歡畫畫。」
我就問她喜歡畫什麼?她叫我看床下的一個紙箱,我打開一看,一疊疊細膩的花卉素描和女裝設計圖稿令我稱讚不已;
原來瑪麗曾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可將一朵平凡的向日葵或一隻常見的小鳥轉化為一幅幅的名作。
但是到底什麼原因使得一位原本具有如此愛心與敏銳觀察力的畫家,
變成一個人人避之猶恐不及的老太婆呢?
當我在欣賞畫時,瑪麗看看我的女兒(那時她只有五歲),說道:「如果你叫她安靜坐著,我就幫她畫一幅畫像。」
娜達莉點點頭,跳上床沿乖乖坐著。看她作畫,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畫家。
瑪麗內心的某個地方似乎活躍起來,而她也彷彿忘卻自己身處安養院中。
日後的拜訪裡,儘管我們一再勸她重提畫筆,瑪麗還是不太理會,
她就是不喜歡我們,包括我們的名字,後來她還把我改名為路加。
每次她都問:「路加,你有沒有帶牛奶糖來啊?」接著就開始抱怨起安養院的護士、伙食、室友…想到什麼就抱怨什麼。
瑪麗的視力很差,無法閱讀,有一次我問她要不要帶一本聖經來讀給她聽。
她表示對宗教沒興趣,叫我下次不要再提了。
看起來好像我所提的任何事情瑪麗都沒興趣,但我仍可感受到她已漸漸熱絡起來,雖然口頭上她是絕對不肯承認的。
數個月後,瑪麗因癌症住院治療好一陣子,再回到安養院時,我知道她來日不長,便詢問她的家人,
她說有個兒子住在紐約,已經六年沒見面了。
當天離開她時,我的心情變得莫名沉重,彷彿耶穌就與我同在車內。
回家後我立刻查了紐約地區的電話號碼,撥電話給她的兒子。
我介紹一下自己,告訴他我定期到老人安養院陪伴他母親。
此時,電話的另一端傳來好一陣子沉寂-我也感受到他的冷漠。
我默默地祈求神化解他內心的傷痛,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抽泣起來,說道:「小姐,我不認識你,但我愛我媽媽。」
我問他要不要來見她最後一面,他說很想來,但手頭沒有錢。
電話掛斷後,我覺得此事不能就這樣算了,我先生和我決定幫他付機票錢,外加旅館住宿費,讓他到小岩城來。
對於我們的善舉,他很吃驚,還問我們為何願意做這樣的事?
我告訴他我是一位基督徒,在聖經裡耶穌告訴我們,做在最小的人身上,就是做在祂身上。
幾天後我到機場接他,把他載到安養院,當時我不確定在多年的時間和痛楚的阻隔下,這場母子重逢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他走進房間時,瑪麗驚訝地叫著他的名字,然後兩人相擁而泣。
我靜靜地離開,但不覺得孤單,因為瑪麗歡樂的神情和喜悅的眼神早已感染我了。
當瑪麗的兒子待在小岩城時,我和他分享我對基督的信仰,也帶他到教堂做主日。
他說已記不得上次是什麼時候上教堂的。
剛好當天牧師講道時談到基督的血,他說回到安養院後要將內容告訴瑪麗。
往後幾天,他都坐在她的床邊,陪她聊天,或為她乾澀、佈滿皺紋的皮膚抹乳液。
他為她買了一條頭巾圍住禿頭以保暖,偶而也將多年前瑪麗教他的繪畫技巧拿出來表現一下。
要返回紐約時,他在機場向我表示,任何文字都無法表達這幾天他心中的感受。
回到療養院,我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瑪麗的臉龐散發出平靜的光輝。
她看到我,握住我的手,說:「路加,我愛妳!」
我知道這是她多年以來首次感受到愛的滋潤。或者此番經歷,已使她願意將心中的防禦撤離,大聲說出「愛」這個字。
接著,瑪麗要我下次來時帶著聖經,並唸給她聽。
然而瑪麗在我有機會再去看她前就過世了,她心中充滿平靜地安息,
所以未完成的事均已解決,她同時明瞭神愛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