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
「辨別何為你的旨意」,這真的是非常的重要的
如果,我們誤把你的旨意當成不是你的旨意,那麼我們會活在背逆你的道路上
(你要我們去做的事,我們不去做)
但,如果我們誤把不是你的旨意當成你的旨意,那我們也會活在非必要的苦行生活中
(我們在自討苦吃的路上,不斷用「這是你的旨意」在自我安慰)
上帝的確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的確擁有使死人復活的大能
但,如果一個選擇,上帝的美好計劃是要我們選A
但我們卻因著自以為是的聰明選了B
也許B這條路完全就違背了上帝的旨意
而且我們選擇了之後就沒有辦法再回頭了
但,只要我們願意尋求上帝,向神呼喊
上帝仍然是可以在B當中繼續幫助我們,給我們祝福的
但,難道我們就要因此而說「選B是上帝對我的旨意」嗎?
假設一個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可以有兩個選擇-教會與毒品,
要是他選擇了教會,那麼他會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就得救信主
要是他選擇了毒品,那麼他就會污上毒癮、犯罪、被抓、入獄,三十歲時才信主得救
如果今天他選擇了毒品,經過了黑暗的十年之後最後得救信主
他是否可以說「十年前選擇毒品是上帝對我生命的旨意」呢?
人,會犯罪
人,犯罪了,如果在罪裡願意尋求上帝,悔改認罪,上帝是會願意幫助我們的
但,我們不能因為在罪中得恩典,就說「犯罪是上帝對我們的旨意啊」
同樣的
人,會犯錯,會做錯誤的選擇
人,犯錯了,如果在錯誤中願意尋求上帝的幫助,上帝會賜下恩典幫助我們的
但,我們不能因為在犯錯之後因悔改得了恩典
就說「犯錯是上帝的旨意」,把責任推給上帝
或說「上帝的心意就是要我選擇這個,然後在當中給我這些恩典」
而不去承認之前自己的「選擇錯誤」啊!
雖然說,人生不能重來
人生,是由許許多多不斷的選擇所組合而成的
每一條路都是單行道
選了這一條,就永遠沒辦法再回去選另一條
所以如果我們選了A,那就永遠不會知道選了B會發生什麼事
而,在這個「不能回頭」的前提之下
一旦做出了選擇,我們也只能在這個選擇之下努力地尋找上帝的恩典,然後感謝上帝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這個選擇是最好的」、「上帝對我的旨意就是如此」啊!
我們可以在苦難中尋求上帝,然後感謝神
但,我們不能否認有許多的苦難是我們「自討苦吃」造成的
而說所有的苦難都是「上帝的旨意」啊
上帝的心意是要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到應許之地,而非在曠野帶他們逛街四十年
更非「帶所有以色列人出埃及,然後只讓少數人進應許之地」
但,以色列人因著犯罪所造成的結果(在曠野走四十年),他們還是要自己承擔
難道,約書亞可以說
「上帝一開始的心意就是只帶我和少數人進應許之地,其他人只是來襯托用的」嗎?
我們雖然可以凡事謝恩
但,也不能因此就把一切人為的錯誤的責任都丟給上帝,說是上帝的旨意啊
我們真的要學習辨別「何為上帝的旨意」
否則
如果我們誤把上帝的旨意當成不是上帝的旨意,那麼我們會活在不順服上帝的道路上
但
如果我們誤把不是上帝的旨意當成上帝的旨意,那我們也會活在非必要的苦行生活中
慎之,戒之,共勉之。
也願上帝幫助我們,都能夠擁有辨別上帝的旨意的智慧
禱告,奉耶穌的名
阿門。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靈修] 日日與主同行0925-人本主義的福音
這一篇很讚,不過我只節錄一小段
「現代人對上帝的操縱是很不露痕跡的,而其中心思想乃是人本主義的福音論,
他們認為上帝是為了我的需要而存在,而不是我為了上帝的需要而存在。」
(以下是我的心得)
===============================================================
我覺得上面這兩句話說的很好
是啊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上帝,那麼,究竟是上帝因我而存在,還是我因上帝而存在呢?
還是說,因為我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們選擇「上帝不存在」?
又或著,我們想說的答案是,上帝是上帝,我是我,上帝和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不知道一般的人看到上三句的時候,會怎麼想
不過,我覺得,這就是一般人不願去思考關於神的存在
因為驕傲,因為不願承認自己的有限,因為不願承認自己是低於上帝一等的
所以,寧願選著「沒有上帝」也不願承認上帝
或著選擇「他與我沒有關係」的接受上帝的存在
卻不願意接受自己受限於上帝之下的事實
嗯,也許這是個還不錯的思考「人與上帝」的角度
「現代人對上帝的操縱是很不露痕跡的,而其中心思想乃是人本主義的福音論,
他們認為上帝是為了我的需要而存在,而不是我為了上帝的需要而存在。」
(以下是我的心得)
===============================================================
我覺得上面這兩句話說的很好
是啊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上帝,那麼,究竟是上帝因我而存在,還是我因上帝而存在呢?
還是說,因為我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們選擇「上帝不存在」?
又或著,我們想說的答案是,上帝是上帝,我是我,上帝和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不知道一般的人看到上三句的時候,會怎麼想
不過,我覺得,這就是一般人不願去思考關於神的存在
因為驕傲,因為不願承認自己的有限,因為不願承認自己是低於上帝一等的
所以,寧願選著「沒有上帝」也不願承認上帝
或著選擇「他與我沒有關係」的接受上帝的存在
卻不願意接受自己受限於上帝之下的事實
嗯,也許這是個還不錯的思考「人與上帝」的角度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小屋筆記] 限制自己的能力
『限制自己的能力』
這是一段在《小屋》裡頭看到的文字敘述
(那一段很棒,希望我有機會的時候可以把那段的原文分享出來
之前看的《小屋》是和別人借的,現在已經還人了,我改天要去買一本)
我很喜歡這個主題
剛好今天也看到一些事
所以想來就這個主題來說說話,分享分享自己的看法
-------------------------------------
今天走在路上,看到有個大人在陪小孩子玩「折紙飛機」
就是他陪小朋友折紙飛機,然後看小朋友射飛機,然後給予一些鼓勵或建議
說些「哇~飛好遠喔~」、「咦~這一台比較不夠力喔~」
(ps:對話為自己想像滴)
我就在想,關於「玩折紙飛機」這個遊戲裡
那位大人
他真的喜歡玩嗎?
他真的不知道怎麼折可以飛比較遠嗎?
他真的不知道怎樣折比較夠力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小屋》裡,老爹提到的「限制能力」這一個詞
有的時候,縱使我們知道了某件事會怎麼發展,該怎麼做
但
我們會因為「愛的緣故」而限制我們的能力
限制我們的「知道」
然後,與我們所愛的人,再一次地一起體驗,一起經驗,一起學習
就像是在《小屋》裡,有一段簡短與有趣的對話
那時的情境是主角麥肯與老爹(上帝)和耶穌等人吃飯
麥肯就問老爹說「你們需要吃飯嗎?」
老爹就回應
「我們不需要,但你需要啊!所以我們陪你吃飯啊!」
我覺得,這個答案很棒,很妙
也很能代表「為了愛的緣故,限制自己的能力」的這個說法
對啊,有的時候,我們做某件事
不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不是因為我們必需
而,只是因為「愛的緣故」
所以我們陪伴
所以我們聆聽
所以我們參與
所以我們配合
但,這麼說,並不代表我們並非真心想要陪伴
並不代表我們並非真心想要聆聽與參與
並不是我們「欺騙」,明明知道卻還裝作不知道
而是我們限制了自己的能力(EX:知道)
所以,我們本著愛心,再一次地參與在對方的生命裡
大人陪小朋友玩,陪著小朋友發現他們的新世界,一起讚嘆,一起驚喜
這些,不是這些大人「虛假」、「不真實」
而是他們因著愛孩子的緣故,限制了自己的能力
這樣子的愛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同樣的,我們的上帝他雖然是全知全能的
但他同時也是因著愛的緣故
限制了自己的能力來陪伴我們,和我們一起經歷我們生命中的風風雨雨的啊!
在《小屋》裡,老爹(上帝)聆聽主角麥肯一段痛苦難過的心聲
麥肯說完後,想到在聆聽的人是「無所不知的上帝」
就問他
「可是,這些你們不是早就都知道了嗎?」
老爹的回答很妙
「是啊,我們知道,但我們限制了我們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們聽你說,就像是第一次聽到的一樣」
有時候,我覺得,這份「限制自己的能力」的愛,很棒,很大,很偉大 :)
只是一點分享
讀《小屋》有感
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位大人在陪小朋友玩「折紙飛機」有感
:)
這是一段在《小屋》裡頭看到的文字敘述
(那一段很棒,希望我有機會的時候可以把那段的原文分享出來
之前看的《小屋》是和別人借的,現在已經還人了,我改天要去買一本)
我很喜歡這個主題
剛好今天也看到一些事
所以想來就這個主題來說說話,分享分享自己的看法
------------------------------
今天走在路上,看到有個大人在陪小孩子玩「折紙飛機」
就是他陪小朋友折紙飛機,然後看小朋友射飛機,
說些「哇~飛好遠喔~」、「咦~這一台比較不夠力喔~」
(ps:對話為自己想像滴)
我就在想,關於「玩折紙飛機」這個遊戲裡
那位大人
他真的喜歡玩嗎?
他真的不知道怎麼折可以飛比較遠嗎?
他真的不知道怎樣折比較夠力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小屋》裡,老爹提到的「限制能力」這一個詞
有的時候,縱使我們知道了某件事會怎麼發展,該怎麼做
但
我們會因為「愛的緣故」而限制我們的能力
限制我們的「知道」
然後,與我們所愛的人,再一次地一起體驗,一起經驗,一起學習
就像是在《小屋》裡,有一段簡短與有趣的對話
那時的情境是主角麥肯與老爹(上帝)和耶穌等人吃飯
麥肯就問老爹說「你們需要吃飯嗎?」
老爹就回應
「我們不需要,但你需要啊!所以我們陪你吃飯啊!」
我覺得,這個答案很棒,很妙
也很能代表「為了愛的緣故,限制自己的能力」的這個說法
對啊,有的時候,我們做某件事
不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不是因為我們必需
而,只是因為「愛的緣故」
所以我們陪伴
所以我們聆聽
所以我們參與
所以我們配合
但,這麼說,並不代表我們並非真心想要陪伴
並不代表我們並非真心想要聆聽與參與
並不是我們「欺騙」,明明知道卻還裝作不知道
而是我們限制了自己的能力(EX:知道)
所以,我們本著愛心,再一次地參與在對方的生命裡
大人陪小朋友玩,陪著小朋友發現他們的新世界,一起讚嘆,
這些,不是這些大人「虛假」、「不真實」
而是他們因著愛孩子的緣故,限制了自己的能力
這樣子的愛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同樣的,我們的上帝他雖然是全知全能的
但他同時也是因著愛的緣故
限制了自己的能力來陪伴我們,
在《小屋》裡,老爹(上帝)聆聽主角麥肯一段痛苦難過的心聲
麥肯說完後,想到在聆聽的人是「無所不知的上帝」
就問他
「可是,這些你們不是早就都知道了嗎?」
老爹的回答很妙
「是啊,我們知道,但我們限制了我們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們聽你說,就像是第一次聽到的一樣」
有時候,我覺得,這份「限制自己的能力」的愛,很棒,很大,
只是一點分享
讀《小屋》有感
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位大人在陪小朋友玩「折紙飛機」有感
:)